排序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馆本、易州及《治要》引‘令’作‘物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道原篇》、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、《文选·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注引并同此(作‘令’)。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令’字,景龙碑、河上本等皆作‘物’,以《老》校《老》,当从之。三章:‘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’十九章: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’五十三章: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;’皆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柰卷、河上并作‘法物’,楼正、傅、范、王羲之并作‘法令’。作‘法令’是也,‘法物’无义。强本成疏‘法物犹法令’,知‘法令’义优。···‘物’字盖涉上文‘奇物’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按:‘法物’,乙本为‘□物’,河上公本与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作‘法物’;傅奕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皆作‘法令’。这里的‘法物’或即指法令之类的东西。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法物”是,从蒋锡昌说。前文已明“忌諱”指禁令(政令)教诫之属,此文若为“法令”,则与前文“忌諱”之“政令”义重;况且,从字源上来说,“盗贼”之义也与货物相连(按:《说文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法物,犹法令。言刑名彰著,法令滋繁···不堪苛虐,逃窜者多,因生滥窃,盗贼斯起。所谓政之愈巧,避之愈密。此一句重释以政。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1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我以法治民,则民亦窃法以自使;上下相冒,则盗贼安得不多?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法令滋章,而盗贼多有’,‘章’,明也。司马迁同古本。”水海按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作“法令滋章,盗賊多有”,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基本相合。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盗賊□□”,损掩前句的“法物兹章而”五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;乙本仅损前句的“法”一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。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滋彰’,苏、曹‘彰’作‘章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