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克’,河上公作‘剋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克,胜也;積德于已則无不胜也;”又云:“无不克胜,則莫知己德之穷極也。”是知顾本河上公注文本作二“克”字,非作...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、白‘克’作‘剋’。汪一鸾本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注引亦作‘剋’。馆本无‘莫’上‘則’字。按:‘克’当作‘勊’,今通作‘剋’。《说文》:‘勊,尤剧也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克”、“剋”古通用。《字林》、《尔雅·释言》均训“克”为“能”;河上公、成玄英皆注“克,胜也”;按《字林》又云“剋,能也”;是知“克”、“剋”音义同。然《老子》原字当作“...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重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莫知其□”,前句损掩“積德則无不克”,后句损掩“无不克則”和句尾“極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,今从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宋...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克’,苏、葛作‘尅’。惟葛下仍作‘克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与注文皆作“克”而不作“尅”,不知张氏何据谓苏作“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