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則可以有國’,与上文‘則莫知其極’例同,较今本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以’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莫’作‘能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8_劳健
劳健云:“下文‘可以長久’,众本皆无‘則’字,韩、范此句‘則’字疑衍,既曰‘可以’,不烦更言‘則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則莫知其極。莫知其極’,黄无下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則’字,河上公、《韩非》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无“則”字。譣河上公注:“莫知己德有極,則可以有國,为民致福;”知河上公当有“則”字。查敦煌唐写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莫知亓□□□有國”,前句损一“極”字,后句损“可以”二字;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今从。龙兴观本“莫”作“能”,谓“能知其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