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神亦不傷人,故曰‘两不相傷’也。神聖合道,交歸之(道)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两’者,谓聖与神也。夫民,國之本,亦神之主。若鬼神傷民,则害國之本;聖人伤民,则匮神之主。今两不相害,故德交歸,岂唯神聖独丰,抑亦兆民咸赖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云:“曰‘鬼’曰‘神’,皆天地之气,名二而实一也。‘交’,皆也。天地之气不傷害人者,以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也。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者,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。两者不相伤,皆由于聖人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言天下有道,神与聖人两不相傷,故得交歸于民也。本章言神不傷人,以明聖人之不傷人。聖人不傷人之道奈何?曰清静无为,不去扰民而已。如此,则天下安乐,而万民皆得其利矣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5_王卡
王卡云:“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‘德’作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鬼与聖人俱两不相傷也。夫两不相傷,则人得治于阳,鬼得治于阴;人得全其性命,鬼得保其精神,故德交歸焉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不相□,□德交歸焉”,前句损掩“夫两”和“傷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故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仅损前句一“不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2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故德交歸焉’,严举‘焉’字,失校‘德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作‘故得交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卷子成疏‘德’作‘得’。臧疏、馆本、易州无‘焉’字。《后汉书·荀悦传》注引‘焉’作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又据顾本成疏:“‘两’,谓鬼处于阴,人处于阳,幽显得所不相傷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