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'帛书甲、乙本'受國之訽','訽'字别体'詬',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'謑,謑詬,耻也。'世传本皆作'受國之垢',《说文》:'垢,浊也。''詬'、'垢'二字在此皆通。蒋锡昌云:凡《老子》书中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'訽',则同'詬'。《说文·言部》:'訽,詬或从句。'《玉篇·言部》:'詢,同詬。'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'子死亡有命,余不忍其訽。'杜预注:'訽,耻也。'陆德明《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'國,邦域也。垢,辱也。言体道之士,處於人世,谦退柔弱,达於违从;身受屈辱,不与物争,故堪為社稷之主,以牧苍生也。'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'吕等无'主'上'之'字。'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',按:六朝残卷无下'之'字。柰卷'稷'下有'之'字。'受國之垢',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作'受天下之垢'。'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'垢',有垢污之义。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'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谿。人皆取先,己独取后。曰:受天下之垢。'郭象注:'雌、辱、后、下之类,皆物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唯'謂(简作谓)'假作'胃';乙本'邦'讳作'國(简作国)'。今从甲本。'詢(gòu)',同'詬(简为诟)',张松如、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即校为'詬(简为诟)',其义为耻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''垢',古口反。'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''是謂',一作'是為'。'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'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'受國'上均有'能'字,'不祥'上又有'之'字,当為古本。'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'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