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1_01共6篇

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;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俞说非。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恒”而不作“常”,绝非“上”义也。又,“恒”为《老子》书中所用楚语,其义为“大”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(楚)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...
0555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者,自然之理,萬物之所由也。傅奕云:‘大也,通也。’韩康伯云:‘无不通也。’‘可道’者,谓可言也。‘常’者,久也。道一而已,有体用焉,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。必先体...
04812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5_杨兴顺

杨兴顺云:“在古代圣人中,老子首先把‘道’当作哲学上的范畴而给以各方面的论证。老子认为‘道’是自然界、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法则。在老子哲学中,‘道’意味着普遍存在的、视之不见的、与物质...
04711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中的“道”从哲学意义上来讲,主要有两个意思:其一指宇宙本体,即物质世界的实体;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。此两句中的第一个“道”字和第三个“道...
0458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“非恒道也”四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亦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...
0406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常’与‘尚’古通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(在《万石张叔列传》中)‘剑尚盛’,《汉书》‘尚’作‘常’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‘尚惮以危为安’,《贾子·宗首篇》‘尚’作‘常’,并其证也...
04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