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疑‘天’字乃‘大’字之讹。下文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‘字之曰道’,‘天下皆謂吾大’皆可证。石田羊一郎从余说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天”:自然之天。“王乃天”:天下歸往才能顺任自然。“天乃道”:顺任自然才能合於道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王,则德合神明,乃与天通。德与天通,则与道合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无所不周普,则乃至於同乎天也。与天合德,体道大通,则乃至於穷極虚无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8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王者,人道之極也。人道极,则至於天道矣。天与道合而为一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王乃天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生能天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□□天,天乃道”,损掩“王乃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想尔本、遂州本“王”作“生”,两处“乃”字皆作“能”,謂“生能天,天能道”。景龙本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