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0_07共14篇

而春登台。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如春登臺’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一律,河上公本作‘如登春臺’,非是。然其注曰:‘春阴阳交通···登臺观之··’是亦未尝以‘春臺’连文,其所据本,亦必作‘春登臺’,今传...
0277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古本皆作‘如登春臺’,與上文‘如享太牢’一例。俞氏谓当作‘如春登臺’,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句法相同,其说甚辨。然《文选》张孟阳《魏都赋》注曰:‘异乎《老子》曰:若升春...
03610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及《北堂书钞》一五四、《玉烛宝典》三引并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
05711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、赵写及《类聚》三引并作‘如登春臺’。宋河上、《玉烛宝典》三引作‘若登春臺’,臧疏、赵(秉文)作‘如春登臺’。成疏曰:‘又如春日登臺,眺望林野,畅...
0509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锡昌按:唐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引河上公本经文作‘如春登臺’,正与宋河上公本合。俞氏谓河上公所据本必作‘春登臺’,是也。易氏谓《魏都赋》注作‘若升春臺’,然胡刻《文...
0559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强思齐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元刻林希逸本、王雱本...
04014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而春登臺”,“而”,今通行本多作“如”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而,猶若也。若與如古同声,故而训为如,又训为若。”《周易·明夷》“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”,虞翻注:“而,...
02515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司马、五注、叶、邵并作‘如春登臺’。”水海按:司马光本、邵若愚本等本作“如登春臺”,彭氏谓作“如春登臺”,当为笔误,今据改。马叙伦引以误传误。
0526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(衆人)有为,动生情欲,熙熙逐境,役役终身,如馁夫之临享太牢,恣贪滋味,冶容之春臺登望,动生爱著。春臺所以为爱著者,谓其卉木滋荣,禽鸟鸣匹,阳和陶然,易淫荡也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古本‘如’作‘若’,一‘春’在‘登’下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4_明太祖

明太祖注云:“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为此,及其习道也如是。至于他人奢华者,老子却乃不如是,为何?盖谓学道与物乐不同也。所以不同者,道乃无形之理,善用无乏焉,故盈之而弗厌。其游赏宴乐,...
0497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按:‘春登臺’,一本作‘登春臺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0415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王弼、顾欢并同。明皇、易州石刻亦同。明正统十年《道藏》所刊明皇本始误作‘登春臺’,陆希声、王真诸本并误,今流俗本皆然矣。又李善《闲居赋》注引亦误。”
0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