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弗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或”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惡’,乌路反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處也’,李:‘處’昌与切,居也。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物或惡之’,‘或’一作‘故’,‘惡’去声。‘不處’,‘處’上声,一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林‘或’作‘故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物或有惡之’,各本无‘有’字。‘故有道不處’,御注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河上有‘者’字,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或’,馆本作‘有’。易州‘或’下有‘有’字,疑涉下句而衍,或读者以一本作‘有’字者校注‘或’字下,传写误入正文。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(景龙碑本)‘或’下‘有’字,各本无。遂州本‘有’下无‘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或,有也。’知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,其中必有一字衍。疑此‘有’字乃‘醜’字一音之转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。‘有道者’与‘有欲者’意义相悖,帛书研究组云:‘居,储蓄。此言惡物为人所弃,虽有贪欲之人亦不贮积。’许抗生云:‘疑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有欲者”,“欲”并非“道”之误。本《道篇》前文“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嗷”(今本第一章),后文“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”(今本第三十一章),亦有作为肯定语义的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残餘之食,疣贅之行,凡物尚或惡之,故有道之人,不處斯事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