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3_01共22篇

希言自然。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言出於自然,則简而中,非其自然而强言之,則烦而非信矣。故曰:‘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可既。’此所谓希言矣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4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言而知其所以言,则言出於不言,而听之不闻矣,故曰‘希言’。希言者,以道言也,故曰‘自然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云:“听之不闻曰希。希言,无言也。得道者忘言,因其自然而已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十四章‘听之不闻,名曰希’,是‘希’即无也。四十三章‘天下希及之’,希及之即无及之。七十四章‘希有不伤其手’,希有即无有。則此文希言即无言也。‘自然’即‘道’,‘希...
034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‘言’字,多指声数法令而言,如二章‘行不言之教’,五章‘多言数穷’,十七章‘悠兮其贵言’,均是。‘希言’与‘不言’、‘贵言’同谊,而与‘多言’相反。‘多言’者,...
05112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9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希,言自然。’——‘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’,言‘自然’无可闻。同一观於自然现象也,孔子尝言‘天何言哉!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’,则有见於渐变。老子此言‘希’,言‘飘風’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下章言,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。然則无味不足听之言,乃是自然之至言也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0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老子标示出‘希言’的政治理想,‘希言’就是‘少声教法令之治’,即是行‘清静无為’之政;以不扰民為原则,百姓安然畅适,这才合乎自然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0_顾欢

顾欢云:“希,少也。人能爱气少言,則行合自然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1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‘希,言自然’,据何心山说:‘此处当希字绝句,不可以希言与多言对解。’据宋徽宗说:‘希者独立於万物之上而不与物对,列子所谓疑独者是也。’可见‘希’即道也。这章肯定:道即...
05214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希言者,忘言也。夫言者在乎悟道,悟道则忘言;不可都忘,要其诠理。但自然之理,不当有与不有。希言之义,亦不定言,故以希言之言,用显自然之理,故云希尔。若能因彼言教,悟证...
05112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2_陈黻宸

陈黻宸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言而曰希,言其可闻欤?言其不可闻欤?此形容不可思议之谓也。夫言者,人之所共闻也。然人人之所共闻,其言必出於勉然而不出於自然。然非人人之所共闻,其言又出于...
044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多言数穷,故希言则自然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希言顺乎自然,与第五章‘多言数穷’相反。然以文例求之,必有偶语,上下或有捝简。”
0256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奚、马二氏疑為偶语,谓其上下有脱文者,无非是根据与其相邻的今本第二十四章‘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’之文例,故而产生此疑。岂知今本第二十四章经文原也只有‘企者不立’一句,‘跨者...
03614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05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2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