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3_03共11篇

孰为此?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052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通行本这两句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!’高亨校通行本第二句说:‘此天地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尚不能久者,谓飄風、驟雨不能久也。王注曰:言暴疾每兴不长也。河...
03011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9_徐仁甫

徐仁甫云: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?’七章曰:‘天长地久。’明此不当谓天地不能久。高亨因谓此‘天地’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然只言‘尚不能久’,而无主语。古人无此文法...
0319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保存完好,与世传今本相互勘校,彼此经文差异有二:一、‘天地’二字今本重复两次,甲、乙本仅出现一次。二、甲、乙本‘孰為此’,今本多作‘孰為此者’。如王本‘孰為此者?...
0309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比较符合《老子》之旨。但“孰為此”不是陈述句,而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。谓谁使飄風、暴雨如此?言外之意即“道”,这是自然的。万物既始於“道”,飄風、暴雨亦必因“道”而生...
022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本及其他宋人本和元...
028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孰為此者,天地。’古本‘地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