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7_07共16篇

物无弃财,是谓曳明。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4_魏源

魏源云:“救人无救之之迹,岂非重襲不露之天明乎?后章言‘是謂微明’,‘襲明’,犹微明也。又云‘是謂襲常’,‘襲明’,犹襲常也。盖知常曰明也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故无棄物’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5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襲明者,亦犹庄子之言‘因明’也。因乎天道,顺乎天理,应乎天行,依乎自然,则自与道合,而常明矣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他本‘故’字下无‘物’字,此从《淮南子》。‘故物’,傅奕本同。‘是以聖人’下四句,傅奕謂河上本有之,古本无。按:《淮南子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0265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,是‘明’即‘常’谊;‘常’者,即一章所謂‘常道’也。‘是謂襲明’,言聖人能行上述之言是謂因顺常道也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傅奕作‘故物无棄物’),各本无‘故’下‘物’字。罗卷‘故’字处残,不审仍作‘而’字否?馆本、易州‘故’作‘而’,无‘而’后‘物’字。”又云:“按:陆于此下至章末...
0517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7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襲’,因也。见《礼记·中庸》‘下襲水土’郑注。‘明’即十六章及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之‘明’。‘襲明’謂因顺常道也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...
05011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8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以下与上文(指从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’到章末的经文)不相属,宜退在六十二章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下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善为君者,常能于平时审度人物之高下良窳(yǔ)而使之各得其用也。是以无棄人,无棄物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云:‘贤主之用人也,犹巧工之制木也。大者以为舟航柱梁,小者以为...
02812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物无棄财’句,通行本作‘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’,‘救物’,真本作‘披物’,想系字误。古本作‘····人无棄人,··物无棄物’。兹据甲、乙两本作‘是以聖人恒善救人,而无棄...
04314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物无棄财,是胃曳明’。帛书‘物无棄財’前,显然是抄漏了‘恒善救物’一句。许抗生说:‘《说文》:愧,习也。襲、习古通。愧明即襲明也。忡、曳疑皆为愧之误。’许说是...
02712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曳”作“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忡’,乙本作‘曳’,通行本作‘襲’,《说文》:‘愧(xiè),习也,从心曳声。...
0436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譣帛书本作“物无棄财,是胃(謂)曳明”,“物无棄财”与上句“而无棄物”衔接,无“常善救物”句,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“物无棄材”与上句“故人无棄人”亦紧接,正与帛书本相同,足证《...
0417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物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03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