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3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侯’谓一国之君‘王’,谓天下之君,若能守此道,则萬物尊之为主,而将自賓矣。自者,非我欲其如此,而彼自如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抱樸无为,不以物累其真,不以欲害其神,则物自賓而道自得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樸’,指道而言。···王侯若能守道,则萬物將自賓服,何以兵为?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作‘王侯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本、陆本、古本并作‘王侯’,‘萬物將自賓’,‘萬物’一作‘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侯王’。林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“守”下无“之”字。按林氏注文“为侯王者,若能守此道”(“此道”即释“之”),“守”下当有“之”字。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梁武、景龙、敦煌三本,并作‘王侯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傅与景龙、敦煌皆如此。范作‘王侯若能守之’,诸王本作‘侯王若能守之’。他本皆无‘之’字,‘王侯’皆作‘侯王’。《释文》云‘梁武作王侯’。按‘侯’、‘守’二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易州、罗卷‘王侯’同此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王弼注四十二章曰:‘百姓有心,异国殊风,而得一者王侯主焉;’是王弼亦作‘王侯’。伦谓汉人称‘诸侯王’,盖本之古。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侯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姚鼐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