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5_05共13篇

淡呵其无味也。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3_魏源

魏源云:“大象无象,出声色臭味之外,非若美樂厚餌之物,有味可味,有声色可观聽也。乃淡乎希微,而无用之用,其用不穷。盖惟无浓酽之趣者,故亦无倾危之患。若夫有宴安之适者,则必有鸩毒之害...
04912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淡’作‘惔’,无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二十三章‘希言自然’,弼注曰:‘下章言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;’则王同此(‘淡兮其无味’),‘味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今王本盖为后人依别本改之矣。罗卷...
0469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第二十三章王弼注“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”,全引此章经文,古王弼本当作“淡兮其无味也”,同笔者校文。又,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兮”字。张松如、张舜徽即校为“兮”字。“兮”为《老...
033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0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道之出口者,言人君约道德清静之法,以为不言无为之教者,初出于口,淡然无味,岂如俗中有亲誉畏侮等,以为滋味乎?”
02815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,所谓‘信言不美’也。清静无为,则民樂其性,故含哺鼓腹而游乎混茫,则不知其所之矣,岂有和悦之声、甘美之味而审听咀嚼哉!?”
048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大象之道,非世味可比。出之于口,淡乎其无味。然无味之味,其味虽淡,具先天之造化,明太极之本体,亘古亘今,其味不变。人能知此淡中之味,则大象在吾心,道味在吾口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淡’,徒暂反、徒览反。”
05912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兮’,吕作‘乎’。”
08214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談呵其无味也”,“淡”假作“談(简作谈)”(上古二字皆为定纽谈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呵”为帛书本传抄者时译(或口译)“兮”而成,今当还原为“兮”。乙本作“淡...
04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