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8_04共9篇

以至于无为,无为而无以为也。——(帛书老子校订文)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前句损掩一“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全損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為“无為而无不為也”,许抗生校为“无為则无不為”,皆不合《老子》本义(见下文笔者校注...
04310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至於无為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‘而无不為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、邵并上有‘无為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,司马温公与古本有‘則’字,陈韶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王弼本不作“則”,而作“而”。
04711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為而无不為矣’,古本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东京赋》注引作‘以至於无為也’。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于’字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則’,当据改。然‘而’、‘則’古通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德与道合則无所不施,无所不為也。’則河上本亦作‘則无不為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0299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古时“而”、“則”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;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“而”。“无不為”应作“无以為”,严遵本正作“无以為”,今从严本校补。《老子》主张“无為”,而不主张“无不為”(...
05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