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、臧疏无‘而’字,下句同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周行不殆也。’则节解亦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张嗣成‘下’字作‘地’。范说是也。上谓‘先天地生’,则此自当作‘為天地母’。成疏曰:‘间化阴阳,安立天地。’则成亦作‘天地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引同此(傅本作‘天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一引同此。‘混’,借为‘橱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宗兮寞兮’,按:范同此,磻溪‘宗’作‘寂’,各本并作‘寂兮寥兮’,馆本、易州作‘寂漠’,无二‘兮’字。又按二十章‘淡兮其若海,飄兮似无所止’两句,当是此章之文,一本错...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’,寇、赵、吴无‘樂’字。臧疏作‘同於失者,失亦樂失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’。彭、张之象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’,寇、赵、吴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此节各本多异。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故從事而道者,道得之’(易州作‘德’)。磻溪(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)‘於道’上有‘...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臧疏作‘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’。成疏曰:‘道既是常道,德即是上德,体教忘言,為行同於上德,上德亦自然符应而相会...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臧疏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‘乎’字。易州‘尚’作‘上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天地尚不得长久,而况人乎?’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两经幢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二赵、吴及《治要》引无‘故’字。‘崇’,范同此。成疏曰:‘会不崇朝,何能竟日。’是成亦作‘崇’,各本作‘終’。傅奕本‘驟’,各本同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也’、‘哉’三字,‘言’作‘語’。按:此三句似注文。‘虚’借為‘空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馆本、易州‘誠’作‘成’,上有‘故’字。此三句似注文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矜’作‘矝’,盖‘矜’之缺笔。案:‘矜’,借為‘兢’。《说文》:‘兢,竞也。读若矜。’古书矜夸字皆‘兢’之借。后同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按:张嗣成‘惟’字同此,无‘能’字。馆本‘惟’作‘唯’,无‘天下’二字。宋河上同此,但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...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不自見’句在‘不自是’句下。按:‘是’為‘题’省。《说文》:‘题,显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文选·陆机长安有狭邪行》注、《养生论》注引并作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。《南齐书·顾欢传》、孟景翼《正一论》引同此(傅本)。按:《说文》曰:‘式,法也。’‘栻’...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窪’,宋河上作‘窳’。‘敝’,宋河上、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臧疏、彭、寇、二赵及《治要》引作‘弊’,张嗣成作‘蔽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王弼注曰:‘自然之道,亦犹树也。转多转远其根,转少转得其本。多則远其真,故曰惑也。少則得其本,故曰得也。’是王二句乙(逆)转。伦謂《老子》本文当止‘少則得’一句。‘曲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曲則全,枉則正’,范、馆卷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引‘正’字并作‘直’。范謂‘王弼同古本’,則王作‘正’。今王本作‘直’者,后人依别本改之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或’,馆本作‘有’。易州‘或’下有‘有’字,疑涉下句而衍,或读者以一本作‘有’字者校注‘或’字下,传写误入正文。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馆本、臧疏‘在’并作‘於’。成疏曰:‘言矜夸自是之人,其在道行也。’是成作‘在道’,下有‘也’字。馆本、易州、臧疏及《文选·奏弹王源文》注引无...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者’字,‘伐’作‘饒’。《文选·奏弹王源文》注引‘自伐’二句,亦无‘者’字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引‘大成之人’曰:‘自伐者无功。’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代者无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矜者不莊。’李‘長’作‘莊’,声近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企’作‘跂’。经幢‘企’作‘跂’,此句上有‘喘者不久’一句。馆本、易州‘立’作‘久’。按:‘企’,《说文》重文作‘跂’。此当作‘堰’,《说文》曰:‘不能行,为人所...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四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经幢无‘之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哉’字。”水海按:广明本作“吾何以知衆甫然哉?以此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梁启超曰:‘閲同説。’按:馆本‘衆(简体作众)’作‘終’,‘衆’、‘終’古通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‘衆皆若是’,郑注:‘今文衆为終。’《春秋·僖公十五年》、《左传》‘八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