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由川谷之與江海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由’并作‘猶(简作犹)’,无‘也’字;清源、黄、程只‘由’作‘猶’。五注、达真、叶、黄‘與’作‘於’。林:‘一本无江字。’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苏本作‘民不畏死’章,清源、黄、程本并作‘民常不畏死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注:“政烦刑重,民无所措手足,则常不畏死,虽以死惧之无益也。”苏辙本经文注文有“常”字。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阿’,李乌何切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塞其兑’,李‘塞’,苏则切;‘兑’,徒外切。《周易》云:‘兑,说也。’爱悦也。言六根染著。‘閉其門’,李‘閉’,博计切,杜绝也;門,祸患之門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岂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司马‘孰’上有‘夫’字,下有‘也’字。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‘豈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不争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而’并作‘又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陈、清源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司马、五注、叶、邵并作‘如春登臺’。”水海按:司马光本、邵若愚本等本作“如登春臺”,彭氏谓作“如春登臺”,当为笔误,今据改。马叙伦引以误传误。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欲以静’,司马‘不’作‘无’,‘天下將自正’,五注上有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補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補’并作‘与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轍’,李(畋):直列切,輪輾地为轍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并上无‘故’字、下无‘矣’字;程只无‘矣’字。陈作‘可名為小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纂微、曹、陈作‘日’。‘邪’,李以遮切,疑问之辞,亦作‘耶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程并无‘故’、‘焉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上有‘夫’字。‘是賢於貴生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并无‘也’字,叶‘是’下有‘以’字,‘也’作‘夫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徼’,黄作‘竅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叶下‘无’字作‘非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寂’,陆、王弼作‘宗’,亦作‘寂’。‘寥’,陆、王弼作‘寞’;李(畋):落消切,虚静湛然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殁身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保此道者’,清源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謂非道,非道早已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‘非’并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希及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’,司马、达真、程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禮者’,程无‘夫’字。‘而亂之首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篡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衆人皆有以’,司马无‘有’字。‘我獨頑且鄙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且’并作‘似’,程同,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