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聖人,无我也。有我,则與物构,而物我相引矣。万物,敌我也,吾不與之敌,故后之。万物莫不累我也,吾不與之累,故外之也。故曰‘外其身而身存’。”吴澄注:“‘後’,谓卑贱在...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5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長者,言其远也。久者,言其恒也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天地所以長久者,以其不自生,任萬物之所生。既任萬物之所生,乃能長生萬物,而无生之累也。于天言長,于地言久,则重于久可知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‘湛’,静也。言其道湛静,虽不见其迹,然又似或存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淵,深也。道之为物,淵深而能萬物;不应于物,而物自恃以生,又能供萬物之求,故曰:‘似萬物之宗。’似者,不敢正名其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夫美者,惡之对;善者,不善之反,此物理之常。惟聖人乃无对于萬物。自非聖人之所為,皆有对矣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无’,所以名天地之始;‘有’,所以名其终,故曰‘萬物之母’。”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’、‘有’乃是哲学上的一个常用的词。四十章上有‘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’之说,这里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夫道之大,则不可以名,故似不肖。小则可以名,故若肖。故曰: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立天子,置三公,雖有合拱之璧,先乘駟馬,足以迎贤者之来,而不如坐進此道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5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盖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故静為君,而常处于下,则足以勝牡矣。故曰‘以静勝牡,以静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夫人莫不有视、听、思。目之能视,耳之能听,心之能思,皆天也。然视使之明,听而使之聪,思而使之正,皆人也。然形不可太劳,精不可太用。太劳则竭,太用则瘦。惟能嗇之而不使至于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同其塵’,此文两见。盖《道德经》莫不皆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氣者当专氣致柔,今反为心之所使,不能专守于内,则为暴矣。故曰‘心使氣曰强’。上章曰‘守柔曰强’;此‘强’者,非守柔之强,乃强梁之强。夫言岂一端而已,各有所当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終日號而不嗄,乃和之至。盖和者,主于气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1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善建者,德建也。能德建,则不拔矣。善抱者,抱一也。抱一而不离,则不脱矣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2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善建者,建德也。··(见前引文)。能建德抱一,则德之盛,故盛德百世祭祀。祭祀者见于愈远而不忘,故曰:‘子孫祭祀不輟。’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惟其能用其光,復歸其根,则終身不至于有咎,而能密合常久之道,故曰‘无遗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墨子曰:‘非无安居也,我无足心也。非无足财也,我无足心也。’万物常至於足,而有所谓不足者,以其无足心也。得道者知其足心、足财,故曰:‘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’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4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《字说》曰:屋梁两端,乘实如之。物之强者莫如梁。所谓强梁者,如梁之强。人之强者,死之徒也。子路好勇,‘不得其死’。‘羿善射,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’是皆失柔弱之義也。”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道之用所以在于弱者,以虚而已。即在天者而观之:指我亦胜我,我亦胜我,则风之行乎太虚,可谓弱矣。然无一物不在所鼓舞,无一形不在所披拂,则风之用在乎弱也。即在地者而观之: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