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0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為腹者,以物养己;為目者,以物役己。故聖人不為目也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有“之治也”三字,使文句义盛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此三字,后人因囿于“《老子》五千文”的俗则,而遂削删《老子》“之治也”三字。又,“為腹而不為目”,意即只求安静温饱,不求纵情于...
03710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4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4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王、傅、范及诸唐本,均无‘之治也’及‘而’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《老子韵考》所据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2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2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之治也,為腹不□□”。“聖(简作圣)”音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“腹”后无“而”字,损掩“為目”二字。乙本同此两句,唯“聖”省作“...
0489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文次与通行本稍异,似有错简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“五味令人口臭,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”。其文次又不同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云:“且夫失性有五:一曰五色...
04115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听声為聪,而鲜能反听于无声之声,可谓聾也。” 又,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语序与今本不同,除第一句同作‘五色使人目盲’之外,甲、乙本第二句‘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’,相当于...
02310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心耽丝竹,耳滞宫、商,不能反听希声,故曰聾也。《庄子》云:‘非唯形声有聾盲夫,智亦有之也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6_想尔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6_想尔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注云:“非雅音也,郑卫之声,抗诤伤人,听过神去,故聾。”
09014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聾(简作聋)”,乃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六云:“耸、,聾也。半聾,梁、益之间谓之‘聹’;秦、晋之间听而不聰,闻而不达谓之‘聹’;生而聾,陈、楚、江淮之间谓...
0276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音令人耳聾’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曰:‘五聲哗耳,使耳不聰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亦云: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。’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同此(‘五音令人耳聾’)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五音’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也。‘聾’,力东反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,乙本“聾(简作聋)”字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、赵孟頫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“聾(简作聋)”作“”,谓“五音令人耳”。按:“”即“聾”的异体。《字汇·耳部》...
0517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以上八说,都不确当,盖未得老子之真义也。《老子》此处之“爽”,為楚方言。《楚辞·招魂》云:“厉而不爽些;”王逸注云:“厉,烈也;爽,败也。楚人名羹败曰‘爽’。··(言)其味...
04611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关于“爽”之义,约有以下几种说法: 其一曰“爽”為“亡”(亡失)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爽’,亡也。人嗜于五味,则口亡,言失于道也。”邵若愚注云:“‘爽’,失也。盲、聾、口失,皆...
04610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:‘五味令人口臭。’”
04111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注引作‘五味实口,使口爽伤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曰:‘五味浊口,使口厉爽。’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曰:‘五味乱口,使口爽伤。’《文选·七发》注引作‘...
0486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五味’,酸、咸、甘、辛、苦也。‘口爽’,‘爽’,差也。河上云:‘亡也。’”
04510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甲本“爽”作“”,则為“爽”的异体字,甲本释文校為“爽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谓“五味令人口爽”。
04412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10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10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前文已云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。王弼注云:‘贵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即此所谓‘令人行妨’也。言人君贪貨,则臣下竞為非邪以陷于非义耳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,马其昶云:‘行妨,妨农事也。’以此可见老子为华夏重农学派之元祖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三章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;十九章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’;五十三章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,非道也哉’。皆财貨与盗贼连言,可知财貨為盗贼之起源。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...
0449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言人身以材器為貨,難得之貨者,则性分所无,求不可得。云不安本分,矫性妄求,既其乖失天然,所以妨伤道行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難得之貨,塞人正路,故令人行妨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妨’,伤也。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璧隋珠、珍贵金银珠玉等物。心贪意欲,不知厌足,则行伤身辱也。”成玄英疏云:“佳丽之物,贪著爱玩,為生死之因,于脩道行中大為妨碍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妨’,甲本作‘方,乙本作‘仿’,傅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妨’。‘方’、‘仿’,实皆应作‘妨’。”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方”是,见前文按语。
0258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行妨’,‘妨’音方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令人行妨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妨’,音芳。”
04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