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0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有’,指車、器、室,‘无’指轂、器、室的中空的地方。两个‘之’字都是语中助词,没有意思。就形而上的‘道’而言,‘无’是体,‘有’是用;就形而下的‘器’而言,‘无’是本...
030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</p>-齐物书舍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030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此义甚迂折,不切情理。这里的‘有’、‘无’,乃是接续上文言之,当属同谊。二‘之’字,于此可视作语中助词,无义;作代词,难通:‘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’...
04115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此‘无’与上三‘无’字不同,為‘有无’之‘无’,常语也。二‘之’字均系统指上文轂木、陶土、房屋三者而言。谓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</p>-齐物书舍
释德清云:“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,而不知无用之用也。···以此為譬,譬如天地有形也,人皆知天地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。亦似人之有形,而人皆知人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。是知‘...
03411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7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故凡有形之以為利者,皆无形之以為用也,不特車、器、室然尔。何以验之?吾之身有形也,其中有无形者之以為用也。岂特吾身?凡天地万物皆然也。”
048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當有“故”字,因為最后两句是本章的结语。二“之”字亦非衍文,由帛书本可证。他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皆有此二“之”字。 又,...
03215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二‘之’字疑衍,‘有以為利,无以為用’,犹云以有為利,以无為用也。王注曰:‘木埴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’既言‘以无為用’,又言...
04210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无‘故’字。《北山录》二引‘利’作‘器’,讹也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乙、敦煌丙三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有之以為利’,各本句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乙本、敦煌丙本、遂州本无“故”字,作“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”。其他诸本同帛书本。
04710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云:“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。世人但知有之為用,而不知以无运有,其用乃神。观乎乘载以車,而必轂有空虚之处,乃得車之用。日用以器,而必器有空虚之处,乃得器之用。居处以室,而必室有空...
02613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‘无’為用也。言‘无’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0305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无’,指壁中虚空者而言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谓當壁中有虚空之处,故可资以出入而有室之用也。”
05210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王、傅及诸本皆如此,惟无‘也’字,据帛书补。此亦當以‘无有’断句,如上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止此句为一章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‘當’作‘故’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,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古本。半門曰户,交木曰牖。器中虚通,则能容受;室中虚通,则能居处,是當其无处,乃有器与室之用也。《庄子》曰:‘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蹊;...
0309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句缺一“室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定为:“當其无有,室之用也。”乙本同此两句,唯《乙本释文》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027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本是。“以為室”当涉前文“以為器”而衍也。居室之用,當為居室的空虚处,非户与牖;户与牖只是為居室之通明和进出所用。故“鑿户牖以為室”其义似不合生活逻辑,“以為室”為衍文...
033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3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3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此句通行本皆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甲、乙本无‘以為室’三字。户牖,即門窗。彭耜纂集引陈景元说:‘半門曰户,門傍窗谓之牖。’”
043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鑿户’,‘鑿’在各反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缺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牖”后有“以為室”三字。
03214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器之形,外实而内虚,外有而内无,工虽施于人,妙实合于道,妙在以空為用,以无為中也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埏,和也。埴,土也。和土以為饮食之器。器中空虚,故得有所盛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當其无,有埴器□□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當其无有,埴器之用也。”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《乙本释文》则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许抗生而以“當其无”断...
03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