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本、经幢、罗卷‘三十’作‘卅’,‘轂’作‘整’。馆本‘三十’作‘世’,‘轂’作‘整’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‘三十幅共一轂’,孟康曰:‘《老子》言车三十幅。’则司马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10_述评
《老子》10_今译
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10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10_音韵_03_邓廷桢
《老子》10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長而不宰”,“宰”為动词,“主”的意思。使萬物生長而不主宰萬物。正如严复所谓:“夫黄老之道,民主之國之所用也。故能‘長而不宰’,‘无為而无不為’。君主之國,未有能用黄老者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生而不有’,谓任民自生,而聖人不私有其民,而為庇护保养也。‘長而不宰’,谓任民自生自長,自作自息,而聖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。‘玄德’,无名之德也。谓聖人能行以上之语,便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物德遂生,聖忘功用。遂生则生理自足,忘功则功用常全。斯乃无私而成私,不宰而為真宰也。故‘生而不有’者,令物各遂其生,君不以為己有也。(‘為而不恃’者,令物各得其功用,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不塞其原,则物自生,何功之有?(不禁其性,则物自济,何為之恃?)物自長足,不吾宰成,有德无主,非玄而何?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,出乎幽冥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与今本勘校,乙本共四句,王本共五句,多出‘為而不恃’一句。类似之排列句,在《老子》书中还有三处:其一,第二章甲、乙本同作‘萬物作而弗始,為而弗恃,成功而弗居也’;王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生而不有’下两句与二章文同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引‘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’,同此。顾本成疏:‘故施為利物,亦无思造之可恃也。’又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成疏:‘為而不恃,長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3_易顺鼎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7_张松如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6_唐玄宗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5_王弼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4_马叙伦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3_薛蕙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生之畜之’,‘畜’许六切。畜,养本也。谓万物皆根于道而生,本于德而养,然生之不以為己有,為之而不恃其功,至于長成而不為之主,故万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,是谓玄德也...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