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弗笑□□以為道”,损缺“不足”二字,据通行本校补。“弗”,他本以及《艺文类聚》十九所引皆作“不”。
03510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笑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敦煌戊本谓“不笑之,不足以為道”。
0389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不為下士所笑,不足以名為道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不為不识道者所笑,不足以见道之尊。”
0578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司马光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杜道坚本、林...
049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建言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王弼、孙登、阮咸同古本,河上公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4_陈柱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4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云:“‘言’字下,当从闵本增‘者’字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是以”与“故”义同。但此“是以”或“故”不是因果连词,而是发语词,即用在句首的语气词,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称“发端之词”,并举有书证。帛书乙本、敦煌戊本等有“曰”字,以...
03115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:“建,犹立也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</p>-齐物书舍
林希逸云:“‘建言’者,立言也。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。”水海按:杨柳桥亦谓“建言”“即是《左传》所谓‘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’的‘立言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8_奚侗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8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建言》当是古载籍名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建言’非古载籍名,谓古之立言者。老子引古立言者语,十四章所谓‘执古之道’也。奚说非是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建言’,殆《老子》所称书名也。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引《法言》,《鹖冠子·天权篇》引《逸言》,《鬼谷子·谋篇》引《阴言》,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谰言》(班固自注:不知作者),...
041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032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费”作“费(简作费)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费,通行本作昧。按《说文》:‘费(fèi),目不明也,从目,弗声。’费疑当作费。”费,当是“曹”...
036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昧’,陆梅对切,李莫佩切,昏昧也。‘纇’,河上作‘類’。‘進退若道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此句并在‘夷道若纇’上。”按:彭耜刻本误刻“進道若退”为“進退若道”...
053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夷’,等也。‘纇’,古本音‘耒’,丝节也。河上作‘類’,今从古本。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進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一作‘類’。‘纇’音類,丝节也。知道至于明彻,则黜其聪明,反若愚昧。行道至于進益,则损之又损,反若退却。造道至于平易,则清而容物,不欲小察,反若有窒碍...
0416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葛‘夷道’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林、苏、葛‘纇’作‘類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若類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若纇’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潘‘夷’作‘彝’。‘纇’,易州、馆本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類’。馆本、磻溪此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刑...
038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夷’,平也。平有正谊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‘忿纇无期’,杜注:‘戾也。’戾有反谊,此谓正言若反。夷纇相对,与明昧、進退同。河上本误作‘類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河上本作‘類’(水海按: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拓本作‘纇’)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刑之颇類。服注:類,读为颣,颣,不平也。颣与夷正相...
052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進道若退’,御注‘退’作‘逻’。傅奕、彭耜、林希逸、赵孟頫此句在‘夷道若類’句下。‘類’字,《释文》、河上、敦煌、景福、柰卷、顾欢并同,傅、范本作‘纇’。按:纇、類古...
0357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類”,通“纇”。二字上古皆为来纽物部,属同音通假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‘纇’,亦假‘類’为之。”其义为戾,偏颇,不公平。《集韵·贿韵》云:“類,偏颇也。”《逸周书·史记...
02612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明道若昧’,光而不耀。‘進道若退’,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‘夷道若纇’,纇,纳也。大夷之道,因物之性,不执平以割物。其平不见,乃更反若纇纳也。”按:“纳”,深窪...
05112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进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“谷”作“浴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乙本释文。两“如”,他本皆作“若”。熊刻王弼本、白文本“大白”作“太白”,谓“上德若谷,太白若辱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...
04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