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淮南子》‘騁’下有‘於’字,与古本同。‘至柔’谓道之用也,‘至堅’谓物之剛者。道能运物是至柔馳聘於至堅也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皆无“於”字,当是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6_罗振玉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’,诸河、王本及傅本同此石。范本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’;并云‘《淮南子》有於字,与古本合’。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、道应训》二篇今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0_王弼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至柔,水也;至堅,金也;馳騁,是攻击、贯穿之义也。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,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,故下文云:‘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至柔”,指极柔弱的东西,老子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水”。“至堅”,极堅强的东西,老子也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金石”。至于“聘”字,高亨云:“帛书甲本‘聘’作‘甹’,乙本同今本。按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只残余“无間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、白玉蟾本“无有”前有“出於”二字,作“出於无有,入于无間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易玄本、遂州本、成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今严本(怡兰堂校本、道藏严本)作“无有,入於无間”,与范氏所见不同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无有入无間”,无“於”字;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9_严可均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范、白同此。柰卷、易州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无‘出於’二字。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臧疏引车惠弼曰:‘此即无有入无間也。’是车同河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1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此《老子》古本也。王本亦有‘出於’二字。王弼上文注云: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出於经。’注文‘水无所不出於经’,当作‘无所不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注当作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’,‘出於’二字,即系《老子》正文,在‘无有’二字之上。不知何时误入注中,又误在注中‘经’字之上,而正文‘入’下又夺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
刘文典云:“今本《老子》河上公章句徧用第四十三,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无間’;‘无有’上敚‘出’字,可据《淮南子》引文增。《道应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;疑后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近人马(叙伦)、高(亨)、劳(健)、蒋(锡昌)均从之(指刘师培、易顺鼎说)。如按:刘、易所说固辩,而极烦琐;仅凭文字考证,未及义理训诂。且即使王弼亦冠‘出於’二字,仍不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5_王道
王道云:“无間,无隙也。寻丈之水,能浮万斛之舟;六尺之辔,能驭千里之马;至柔馳騁至剛者,此类是也。天地之气,本无形也,而能贯乎金石;日月之光,本无质也,而能透乎蔀屋;无有入於无間者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据帛书《老子》勘校,除傅、范与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之外,世传本多同帛书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从文义分析,则与前文‘天下之至柔,驰騁於天下之至堅’,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驳刘师培、易顺鼎所持“‘出於’误入注文说”,很是有力;但是谓“‘无有’者无形之道也,‘无間’者有形之物也”,也似牵强。老子在这里使用的“无有”的概念,不同於“无名”和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五是以知无為□□益也”,“五”為“吾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疑纽鱼部),“之有”二字损缺,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吾是以□□□□□□也”,只残留“吾是以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