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6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6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张纯一曰:‘当作常无心。’张说是也。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‘聖人不重改更,贵因循,若似无心也。’严遵曰:‘无心之心,心之主也。’刘进喜曰:‘聖人无心,有感斯应。’李荣注曰:...
04513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5_张纯一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5_张纯一</p>-齐物书舍
张纯一云:“景龙本、顾欢本皆无‘常’字,此文当作‘常无心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聖人无常心’。帛书乙本作‘聖人恒无心’,文义为长。后出诸本既改‘恒’為‘常’,又误倒其字矣。今据乙本改正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罗卷并无‘常’字。河上注曰:‘若似无心(依臧疏本)。’是河上亦无‘常’字。盖涉上章而衍。各本及《书钞》七、《类聚》二十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”
0427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常’作‘恒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0315

《老子》4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“无为”。本章讲的中心议题就是“无为”。 老子谈这个问题,是先从“为学”和“闻道”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识方法谈起的。“为学者”所探求的“学”,是“政教礼乐之...
05413

《老子》4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求学者一天比一天增加(情欲文饰),闻道者一天比一天减少(情欲)。(闻道者的情欲)减少了再减少,一直达到(清淡、)不妄为的境地;(清淡、)不妄为就是没有因为什么欲望而作为。将要治理天...
02515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8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益,锡部;為、為,歌部转入支部,支锡通韵。損、損,文部。下,鱼部;事,之部;下,鱼部,之鱼合韵。
0336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為學者日益,聞道者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无為,无為而无以為也。”損、損為韵,文部。又:益【ǐěk】,锡部,為【xǐwai】、為【xǐwai】,歌部。江永《古韵标准》指出:《老子》...
0367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此章益、為、為韵,益、為皆支部。又損、損,事、事,句各自谐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48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江永、姚文田等同其说。
04610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“足”作“可”,为误。又,《庄子·天道篇》云:“夫帝王之德,以天地為宗,以道德為主,以无為為常。无為也,则用天下而有余;有為也,则為天下用而不足。故古之人贵夫无...
04712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无‘又’字,校云:傅奕本第四十一章经文作‘又不足以取天下矣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成玄英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疏引作‘不足以取天下也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曰:‘上章云:及其有事,又不足以取天下也。’是王有‘又’字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宋河上‘足’字不作‘可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无‘其’字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足’,河上作‘可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不足以取天下’,古本作‘又不足以取天下矣’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及亓有事也,□□足以取天□□”,“足以”前损掩“又不”二字,“取天”后损掩“下矣”两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傅奕本无前句的“也”字,作“及其有事,又不...
03313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、蒋说是也。或谓“无事”為“无扰攘之事”(陈鼓应之语),即失训也。许抗生译“取天下”為“取得天下”,违背故训,不符《老子》本义。
046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十四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‘取’与‘為’通,‘為’与‘治’通。故河上云:‘取,治也。’”
04514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517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取’,治也。治天下常當以无事,不當烦劳也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常”作“恒”,后因避讳而改为“常”,非“當”字之误也。“恒”即“常”义,今应作“恒”。“將欲取天下也,恒无事”和“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、“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,...
0376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05411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二赵、潘并作‘故取天下者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注曰:‘上章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;’则王作‘其取天下者’。罗卷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5_俞樾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5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按:‘常’乃‘當’字之误。河上公注曰:‘取,治也,治天下常當以无事;’疑河上原注作‘治天下當以无事’。后人因经文讹作‘常’,因于注文增入‘常’字耳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作‘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將取於天下者’,古本如此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取天下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并作‘取天下’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039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