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知’当作‘至’。‘名’,白、张嗣成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明’,当从之。然‘名’、‘明’实一字(详余撰《说文解字·六书疏证》)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至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2_薛蕙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2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是以聖人不行而至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’,‘至’,一作‘知’。通於一,而万事毕。吴幼清曰:‘不待行出,而已如徧至其处,故能悉知天下之事。不待窥見此物,而能名其理,故不窥牖...
0557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只残留下句末“而名”二字。其他诸本“弗”皆作“不”。帛书乙本此两句后有“弗為而成”句,知帛书“不”必作“弗”。张嗣成本、危大有本、王守正本皆“名”作“...
04811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钱钟书、陈鼓应说是也(参看后文“述评”一节)。古棣对《老子》原旨理解有误,故不从。
050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这一段大意是:‘不从大门走出去,可以知天下。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,可以知天道。而出去的越遠,知道的东西就越少。’用‘不出於户’、‘不闚於牖’,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...
0459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</p>-齐物书舍
钱钟书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’,按四十八章所谓‘为道日损’也。‘知’,知道也,即上句之‘見天道’,非指知识;若夫知识,则‘其出愈遠’,固当如四十八章所谓‘为学日益’耳。景龙本‘...
0506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,而重内在直观自省。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思虑纷杂,精神散乱。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,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,所以老子说:其出彌遠,...
0389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5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5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此言人君一己之聪明不足恃,虽出外日行千里,而所闻見者甚少也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云:‘力不敌众,智不尽物。与其用一人,不如用一国。’《吕氏春秋·贵公篇》云:‘智而用私,不若...
03113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无在於一,而求之於众也。道视之不可見,听之不可闻,搏之不可得。如其知之,不须出户;若其不知,出愈遠愈迷也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3_严遵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3_严遵</p>-齐物书舍
严遵注云:“审内以知外,原小以知大,因我以然彼,明近以喻遠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文子》等先秦古籍所引并为“少”,《老子》古本在先秦当作“少”。西汉至魏王弼犹作“少”,至唐傅奕始作“尟”(按范说作“尠”)矣。疑改“少”为“尟”...
060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1_古棣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1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尠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如此,今存其他各本‘尠’作‘少’。……‘尠’读鲜,与‘遠’同入元部,如作‘少’,则失韵。高亨亦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。今存傅奕本作‘...
04013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尠’,一作‘尟’。诸王本‘尠’作‘少’。按:‘尠’耶?‘少’耶?抑‘近’耶?帛书不能定也。‘近’字不词,‘尠’、‘少’同谊;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‘少’与‘道’为韵...
03414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近’乃‘少’字之误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篇》云:‘不出於门户,而天下治者,其惟知反於己身者乎?’《论人篇》云:‘太上反诸己,其次求诸人。其索之彌遠者,其推之彌疏;其求之彌...
053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题’,当据改。《文子·精诚篇》同此(即作‘少’)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7_劳健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7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范注:‘尠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’按: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作‘尠’是也。今韩非与诸王本皆作‘少’,或传刻所改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0398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镾’,各本皆作‘彌’,应用‘镾’。‘尟’,古鲜字,诸本皆作‘少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镾’作‘彌’,‘尟’作‘少’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其出彌遠’,‘彌’,古本作‘镾’,下同。《韩非子》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尟’,‘尟’,思践切。‘尟’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‘彌’,益也。‘尟’,少也。求之於外者,出益遠,而知益少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出也塑遠,亓□□□”,“塑”,塑同彌(见《玉篇》),下句损掩“知塑少”三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亓出篁遠者,其知□”,“篁”当为“彌”的假借(二字皆从...
03414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“道”(某种规律和法则)在运行着。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方法就是要通过“直观”(以物观物)、“静观”(沉静观物)、“双观”(正反两面去观物),掌握住...
05510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晚近解老诸家,常常引此章据以证明:在认识论上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。表面看,这判断是有理的,实际上却并不确切。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;其出彌遠,其...
02712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云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。’非谓人君闭明塞聪。不越户牖而能自知天下之情也。要在善用众耳众目为我听为我视也。《管子·九守篇》云:‘目贵明,耳贵...
02712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实应当作“闚”(kuī,去随切)。毕沅云:“按:《韩非子》作‘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;《说文解字》曰:‘窥,小视也;’‘闚,闪也’,‘闪,闚头门中也。’《方言》:‘凡相窃视,...
0448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尸子·处道篇》引仲尼曰:‘不出於户,而知天下;不下其堂,而治四方;’《鬼谷子·本经阴符七篇》引‘不出户而知天下,不窥牖而知天道;不見而命,不行而至。’语亦本此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故不出户闚牖,而可知也;’七十章王注:‘可不出户闚牖而知;’疑王本‘見’作‘知’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。张之象‘窥’作‘’。罗卷无‘牖’字。‘知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作‘見’。成疏曰:‘覩自然之道。’是成亦作‘見’。”
03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