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盅’,器虚也。河上公作‘冲’,虚也,和也。今从古本。形而上者谓之‘道’,形而下者谓之‘器’,盖‘器’有形也,‘道’无形也。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者寓其间也。故陰陽之...
0256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作“□□以為和”,损掩“中氣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李约本、虞世南本、成玄英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杜光庭本...
04512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物之生也,既因陰陽和气而得成全,当须負荷陰气,怀抱陽气,爱养冲气,以为柔和,故广成子告黄帝曰,我守其一以抱其和,故我修身···形未尝衰。是知元气冲和,群生所赖。老子举...
0289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应作“衰”。“衰”是“抱”的古字。(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‘抱’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’马融释以‘怀...
05511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負,亦抱也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‘負子而登墙’。高注:‘負,抱也。’”
03710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負陰而衰陽’,《晋书》引《太极论》作‘以资始’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注引作‘萬物向陽而負陰’。‘背’正字,‘負’借字。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2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2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衰,诸本作‘抱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負’作‘背’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掩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范应元本等通行本“衰”作“抱”,谓“萬物負陰而抱陽”。《文子·上德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...
0418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二”,指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萬物负阴而阳”,已说得非常清楚。“三”,指阴阳相合而形成的“中气”,即《老子》下文所说的“中气以爲和”。晨阳云:“‘道’是萬物的原质,生的‘一’...
0357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有一即有二,有二即有三,有三即有萬,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。老子一、二、三,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萬物,愈生愈多之义。如必以一、二、三为天地人;或以一为太极,二为天地,三为...
0546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7_吴承志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7_吴承志</p>-齐物书舍
吴承志云:“《说文·一部》:‘一,惟初太始,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;凡一之属皆从一;弌,古文一。’徐锴《繫传祛妄篇》云:‘李阳冰曰:弋,质也。天地既分,人生其间,皆形质已成,...
0268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6_大田晴轩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6_大田晴轩</p>-齐物书舍
大田晴轩云:“一,一气也;二,阴、阳也;三,形、气、质之始也。第十四章曰:‘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’,盖此三也。意谓道生一气,一气分为阴阳、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,形气质具,而后萬...
0507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</p>-齐物书舍
李荣云:“‘道生一’,虚中动气,故曰道生元气。(元气)未分,故言一也。‘一生二’,清浊分阴阳者也。‘二生三’,运二气三才。‘三生萬物’,圆天覆于上,方地载于下,人生统于中,何物不生...
0248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言道动出和气,以生于物,然后化之理由自未足,更生阳气,积阳气以就一,故谓之二也。纯阳又不能更生阴气,积阴就二,故谓之三。生萬物者,阴阳交泰,冲和化醇,则遍生遮汇也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一生阴与阳也。阴阳生和、清、浊三气,分为天、地、人也。天、地、人共生萬物也。天施地化,人长养之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文选·鹩鹪赋》注引‘道生萬物’,盖节文。《游天台山赋》注引、《晋书·纪瞻太极论》引同此(即‘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’)。”《黄帝内经·大素》卷十九《知鍼...
02712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损缺“萬物”二字,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等本校补。
0457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释“一”为“道”说,非也。河上公谓“一”为“道始所生也”。显然,“一”不是“道“一”,即为“元气”。据《老子》下文云:“萬物负阴而抱阳”,可知“一”指“阴阳未分的混沌元气”...
04412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周易·系辞》:‘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’道与易异名同体,此云‘一’即‘太极’,‘二’即‘两仪’,谓天地也。天地气合而生和,二生三也。和气合而生物,三生萬物也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道始所生者一,一即道也。自其名而言之,谓之道;自其数而言之,谓之一。三十九章‘天得一以清’,言‘天得道以清也’,此其证也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8_吕吉甫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8_吕吉甫</p>-齐物书舍
吕吉甫云:“道之在天下,莫与之偶者。莫与之偶,则一而已矣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夫道非一、非二,及其与物为偶,道一而物不一,故以‘一’名‘道’,然而道则非一也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道者虚极之神宗,一者冲和之精气,生者动出也。言道动出和气,以生于物,然应化之理由自未足,更生阳气,积阳气以就一,故谓之二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萬物万形,其归一也。何由致一?由于无也。由无乃一,一可谓无?已谓之一,岂得无言乎?有言有一,非二如何?有一有二,遂生乎三。从无之有,数尽乎斯,过此以往,非道之流。故萬物...
0266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4_淮南子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4_淮南子</p>-齐物书舍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道曰规始于一,一而不生,故分而为阴阳,阴阳合而萬物生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</p>-齐物书舍
严遵云:“道虚之虚,故能生一。有物混沌,恍惚居起。轻而不发,重而不止,阳而无表,阴而无里。既无上下,又无左右,通达无境,为道纲纪。怀壤空虚,包裹未有,无形无名,芒芒澒澒,混混沌沌,...
0335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道生一’,道始所生者,一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39

《老子》40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0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这一章讲的是矛盾的双方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问题。 “反也者,道之动也。”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,都是依循着某些规律的,其中,一个规律就是“反”:事物向相反的方向...
05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