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常无欲’三字,盖涉王注‘故天下常无欲之时’而衍。敦煌丁本无此三字,是也。按十四章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二:‘微,小也。’故此‘小’非大小之小,乃搏之...
0269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(范本‘於’作‘為’)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共十七字。敦煌本、遂州本、顾欢本无‘常无欲’三字,余各本与河、王本略同(诸河、王本‘歸之’作...
03512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02714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311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萬物歸焉□□為主,可名於大”,前句损掩“而弗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同此。乙本前句同此句,后句作“可命於大”,“名”作“命”(上古“命”通“名”,二字皆...
0278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萬物歸之不為主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程并无‘矣’字,陈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0277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4_吴澄注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4_吴澄注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此申言功成而不居。冬藏之时,萬物反本复命,会歸於一,所谓利贞固灵根。利贞诚之复,而物亦不知其孰主之。此万殊之合為一本,乃道之总而至大者...
025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歸焉’,古本作‘歸之’。‘不為主’,‘為’,一作‘知’。可名於大尔,言不可名大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大。非大,所以成其大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為大’,《大典》作‘於大矣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葛、林、苏、赵‘歸之’作‘歸焉’,吕、葛、林、苏‘知’作‘爲(简作为)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吕(知常)、苏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经文作...
04812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寇、磻溪‘知’作‘為’。罗卷‘知’作‘為’,无‘而’字。臧疏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,无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不主之义,已如前释。’是成作‘萬物...
0277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則范见王本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当据改正。十章弼注:‘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;’四十二章弼注:‘故萬物之生,吾知其主;’一則曰‘不知其主’,一則...
05413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乙本保存完好,唯假‘命’為‘名’。与今本勘校,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与帛书相同。按:‘不為主’与‘不知主’虽一字之差,意义迥然不同。从经义分析,‘不為主’谓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...
043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,可名于大”。先说作“歸焉”而不作“歸之”。如上所述“焉”是兼词,相当於“於之”。“於”,介词;“之”,代词,代“道”。“萬物歸焉”,就是...
0369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</p>-齐物书舍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□聲人之能成大也”,损掩“是”之后“以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聖(今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聖(今简作圣)”写作...
0488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五注、达真、黄、邵并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;叶无‘成’字,馀同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无“能成其大也”。
03612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范应元本无“能成其大也”。又,今见王弼本无此句,不同於《道德经古本篇》。
05210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是以聖人’,一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。”水海按:薛本无“能成其大也”。
0457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05211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6_纪昀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6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有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九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7_柳存仁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7_柳存仁</p>-齐物书舍
柳存仁云: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,明祖(明太祖)盖用吴草庐(吴澄)本子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8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8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诸王本无‘是以聖人’之文。王本不言‘聖人’,而直承上文,其主语当為首句之‘大道’。验之帛书,应以有‘聖人’為是,这是由论述大道之所以‘可名於大’而推及体道的聖人应如何以...
0747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9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9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是以’句,明太祖本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。唐玄宗注疏本、宋徽宗本、清世祖本三家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与今通行本勘校,傅奕本等古本有此句,而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范应元本等本皆捝“之能成大也”或“能成其大也”等半句,当应据帛书甲、乙本补正。
0466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1_吴澄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1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道之至大也··而不自以為大;聖人亦若此矣,是以能成其大也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2_明太祖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2_明太祖</p>-齐物书舍
明太祖云:“聖人善能利济萬物,又不自夸其功,是谓能成其大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3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3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正是言聖人之道,广大悉备之义。聖人者,大道之用也。大道者,聖人之体也。聖人与大道為体用,是何如其大也。”
05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