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勤能行之”意足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上士聞道,自勤苦竭力而行之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说是。“上士”指识道的智者。或谓“上等之君”(蒋锡昌),非是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“能”作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法京敦乙本作‘懃能行’,罗卷同此石(景龙碑),与武内本异。范本作‘懃’,注云‘古本’。按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一引古《老子》作‘懃’(零)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作“上□□道,堇能行之”,损缺“士聞”两字,据通行本校补;“堇”,为“勤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文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傅奕本“勤能”...
《老子》39_附论
《老子》39_述评
《老子》39_今译
《老子》39_音韵_05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39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39_音韵_02_姚文田
《老子》39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禄,通“琭”。琭琭,玉美貌。作“碌碌”、“渌渌”,皆一声之传。硌硌,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老子》经文作此字,与帛书乙本合。《玉篇》云:“硌,力各切,山上大石。又石次玉。”朱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琭琭,少也;落落,多也;’又荣注:‘玉琭琭少故贵,石落落多故賤;’是成、荣二本‘琭琭’并同王本;‘珞珞’并作‘落落’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云:‘不碌碌如玉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9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琭琭’,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作‘録録’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作‘碌碌’,注:‘碌碌为人所貴,落落为人所賤。’河上注以‘琭琭喻少,落落喻多’;王弼以为‘琭琭珞珞,体尽于形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作‘禄禄’,各本作‘琭琭’。‘若’字,范同此,各本作‘如’。《御览》五十一引作‘落落’,各本作‘珞珞’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曰:‘不碌碌如玉,落落如石,’注曰:‘此老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辙‘落落’作‘珞珞’。”按:苏辙注云:“然则天地將以大为天地耶,侯王將以贵为侯王耶,大与貴之中有一存焉。此其所以为天地、侯王者,而或莫之知耳。故一处貴而非貴,处賤而非賤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’。王弼作‘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’。按:古无‘琭’、‘碌’、‘珞’三字。‘珞’,应作‘落’。《广韵》以‘公等録録’为‘娽娽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娽,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故不欲□□若玉,硌□□□”,“不欲”后损掩“禄禄”二字,“硌”后损掩“硌若石”三字。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硌(luò),左旁残,仅存上划,据乙本释。”帛书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“致”与“至”通(上古二字皆为质部),帛书本作“至”,当为原字。“數”,帛书甲、乙本均有此字,可证《老子》本文之“數”不为衍文,马说非是。关于“輿”,此则为《老子》本字,或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輿,甲本作‘與’,通行本多作‘輿’,亦或作‘車’。帛书‘與’字多写成‘輿’,同音通假。改为‘車’误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‘求美则不得美,不求美则美矣’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