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8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050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范谓傅、王同古本,则傅、王并作‘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;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;当据改正。顾本成疏:‘则可為修身之楷模’,是成作‘楷’。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;...
05112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柰卷、王羲之本均作‘楷式’,傅、范、高作‘稽式’。……虽‘稽’、‘楷’古混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狐不偕’,《韩非子·说疑》作‘狐不稽’。稽式亦即楷式,但‘楷...
040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此’上王本原有‘知’字。按:王本‘知’字涉下文而衍。‘稽’读為‘楷’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楷,法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式,法也。’稽、楷古通用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狐不偕。...
03611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稽式”。“稽”,《广韵》谓“同也”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“曰若稽古”,郑注云:“同也。”王弼注:“稽,同也。古今之所同则,不可废。”尚有傅奕、范应元等人皆释“稽...
0386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借为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“謂”亦假为“胃”,“此”作“是”,义通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...
05612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常知’,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‘常’并作‘能’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‘稽’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此用智、不用智两者,亦是考古之法也。能知此考古之法,是謂玄遠之德也。”...
03011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5_马其昶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5_马其昶</p>-齐物书舍
马其昶云:“‘楷式’,承‘古之善為道者’而言,盖以智治國,不以智治國两者,古皆有知之矣,亦各有楷式可以师法。能知与物反而实大顺者之楷式,乃可謂之玄德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謂傅、王同古本。今弼注曰:‘能知稽式,是謂玄德。玄德深矣遠矣。’‘能知’三句,全是经文,疑注有脱讹,然王不作‘常知稽式’(张之象如此)。则可证也。··馆本作‘常知楷式...
0379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0429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后句“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后句“與(简作与)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反矣”作“反也”。今两本合校,得此二句。遂州本无“玄”...
0477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无‘矣’字。赵无‘遠矣’二字,依注当有。‘反’,当作‘返’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與’上有‘其’字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玄德深遠,與物反’,是成、荣并无三‘矣’字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有三个“矣”,义胜。又,“與物反矣”,基本有两种解释:一种认为“反”作相反讲,释此句為“玄德”和万物的性质相反。河上公注云:“玄德之人,與万物反异,万物欲益己,玄德施與人也...
0385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至大順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辛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李约本、...
05114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,司马作‘乃復至於大順’,叶无‘至’字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乃至’,古本作‘乃复至’。一上有‘然後’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然後’二字,景龙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壬本无。‘乃至’下敦煌庚本有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河北省易县存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有“然後”二字。朱谦之、高明等人校释景龙碑...
02514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东条一堂云:按一本无‘然後’二字。孙鑛《考正》亦云:‘今本无然後二字’。今按:稽康《养生论》注:‘《老子》曰:與物反矣,乃至大顺;’亦无‘然後’二字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。……吴‘乃’作‘酒’。张嗣成作‘然後乃至於大順’,白作‘然後乃知大順’。……伦谓‘至’字盖注家释‘復’字者,当删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当作“乃至大顺”。“乃”,承上文言,相当於今语“於是”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故“乃”前不当有“然後”。又,“至”前不当有“復”。此句是承上文续言。上文已有“反”字,...
03211
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國、賊、國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(之部,贼徂力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邓廷桢谓:賊、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韵。奚侗谓:賊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、順韵。
03314

《老子》65_音韵_02_顾炎武

<p>《老子》65_音韵_02_顾炎武</p>-齐物书舍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十四《入声一屋》谓:“福,古音方墨反。··《老子》:‘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。知此两者,亦楷式。常知楷式,是謂玄德。’”并按:此“福”与“賊”、“...
0355

《老子》65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5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古之為道者,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。夫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。”者【tia】,鱼部;之【tǐe】,之部;治【dǐe】,之部;知【tǐe】,支部。上古鱼部【a】和之部【e】元音相近,可...
05213

《老子》65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5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者,鱼部;之、治,之部,鱼之合韵;知,支部,上古楚音之、支相押。邦、邦,东部;賊、德、式、式、德,职部。遠、反,元部;順,文部,元文合韵。
04011

《老子》6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古代遵循道的人,不是使民人巧伪奸诈,而是使民人憨厚淳朴。民人之所以难于治理,就在于他们巧诈有诡计。所以,以曲巧诈伪掌管国家的人,是国家的破坏者;以淳朴无为掌管国家的人,是国家的有德...
02912

《老子》6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的主旨是宣传淳朴无为即“以不知知邦”的思想。 本章《老子》提出“愚之(民)”的主张。对于这一主张,古来有三种看法。一种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,是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,便于统治;这...
037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