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高翻诸本均有‘之’字。又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作‘用之不足既’,他王本‘足’亦作‘可’。遂州、傅、室町、《中都四子》亦作‘可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既...
024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《说文》‘既,小食也’。上文谓樂、餌可以止過客,而道则异是。樂可聽,餌可視可食,而道则不可視、聽、食也。故云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’。旧...
047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既’,二张作‘不足既’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赵、吴、潘、宋河上、罗卷、臧疏、集唐并同此。譣弼注曰:‘···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;’是王亦作‘不可既’。按:‘用’,借为‘...
0247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5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5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按御注脱‘既’字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用之不可既’,王弼作‘用之不足既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3_纪昀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3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:‘足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可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2_虞世南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2_虞世南</p>-齐物书舍
虞世南云:“河、韩本‘足’皆作‘可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成玄英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用不可既”。敦煌丁本作“用不足既”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...
0798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聽之不足聞也”,高说非是。理由見上文注【4】和注【6】所引古棣说。
03612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聽之不可聞’句,傅本未误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聞’,各本并作‘不足聞’。罗卷本、易州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成玄英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聽不足聞”。陈象古本无“足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聽之...
05112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两句作“視之不足見也,聽之不足聞也”,后一句作“用之不可既也”。古棣说大致不差。
0347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6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6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马说,非。奚侗训‘足’为得,是;断言三句皆作‘不足’则非。上两句应作‘不足’,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’,即視之不得見,听之不得聞。作‘不得’与‘不可’,有差别:‘不得’...
04314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視不足見,···聽不足聞,··用不可既;’是成作‘視不足見,聽不足聞,用不可既。’王注:‘視之不足見,···聽之不足聞,··用之不可穷极;’上二...
03714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4_奚侗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4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足’,当依河上公注训‘得’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‘百官皆足;’郑注亦训‘足’为‘得’。···下‘用之不足既’之‘足’,各本作‘可’,与上二句不一律,盖浅人不知‘足’可训‘得...
0428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‘視之不可見’句,唐玄宗本未误,当据改。”刘韶军云:“‘視之不足見’,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帝同,唐玄宗注疏本经文作‘視之不可見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譣弼注曰:‘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;若无所中,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。’伦谓王盖三句皆作‘不可’,‘不足’乃王注之辞。‘足’、‘可’音近,传...
03315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损掩“視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、成玄英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視不足見”。唐玄...
029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3_魏源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3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大象无象,出声色臭味之外,非若美樂厚餌之物,有味可味,有声色可观聽也。乃淡乎希微,而无用之用,其用不穷。盖惟无浓酽之趣者,故亦无倾危之患。若夫有宴安之适者,则必有鸩毒之害...
04912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大象之道,非世味可比。出之于口,淡乎其无味。然无味之味,其味虽淡,具先天之造化,明太极之本体,亘古亘今,其味不变。人能知此淡中之味,则大象在吾心,道味在吾口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云:“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,所谓‘信言不美’也。清静无为,则民樂其性,故含哺鼓腹而游乎混茫,则不知其所之矣,岂有和悦之声、甘美之味而审听咀嚼哉!?”
048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疏云:“道之出口者,言人君约道德清静之法,以为不言无为之教者,初出于口,淡然无味,岂如俗中有亲誉畏侮等,以为滋味乎?”
02815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第二十三章王弼注“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”,全引此章经文,古王弼本当作“淡兮其无味也”,同笔者校文。又,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兮”字。张松如、张舜徽即校为“兮”字。“兮”为《老...
033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二十三章‘希言自然’,弼注曰:‘下章言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;’则王同此(‘淡兮其无味’),‘味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今王本盖为后人依别本改之矣。罗卷...
0469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淡’作‘惔’,无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兮’,吕作‘乎’。”
08214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05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