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</p>-齐物书舍
于思泊云:“‘肖’、‘笑’字通,‘久’、‘救’音近。是謂‘若肖,久其小’。‘小’与‘細’同义,较景龙只夺‘矣’字耳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作“救”为误。“小”与“細”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細”。 又,王弼注云:“久矣其細,犹曰其細久矣。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,故曰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楼宇烈注:“‘肖’,...
036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028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3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3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夫道之大,则不可以名,故似不肖。小则可以名,故若肖。故曰: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恒有三葆,之”,“寳(简作宝)”假作“葆”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幽部),“之”前夺“持而寳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‘市(持)而寳之’,通行本同,此脱三...
03612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寳而持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寳’并作‘保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我有三寶,持而寳之’,韩非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。老氏自謂,我有三寳,持守而珍贵之,謂下文也。”水海按: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“我有三寳,持而寳之”,近帛书本。
039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寶而持之’,一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寳’,一作‘保’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御注作‘保而持之’,高翿同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‘吾有三寳,持而寳之’,河上、王弼本‘吾’作‘我’,‘寳之’作‘保之’,陆希声、赵孟頫作‘保而持之’。傅本与此合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0276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《韩非子》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,则范见傅、王二本并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持而寳之’与九章‘持而盈之’文例一律。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’,是荣作‘保而持...
04310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1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1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按:‘寳’、‘保’二字,古文近同,互通,二‘寳’字为韵,‘寳’字宜在下。”
083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吾’字,各本作‘我’,唯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吾’。按:应作‘吾’。上古‘吾’用于主位,‘我’多用于受位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处作“我”为是。在上古汉语里“我”可以用作主...
0521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0491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一曰兹,二曰檢,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,“檢”為“儉”之借;“檢”、“儉”,皆从“僉”声(见《说文》),故可假借(上...
034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慈’作‘茲’。下‘慈故’并同。卷子成疏夺‘二曰儉’三字,无‘敢’字。白、赵同此(指傅本)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031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此皆特人之所难持者也。何哉?人不能无我而不事,故勇而不能慈,广而不能俭,先而不能后,则无我不争,乃其所以能保此三實...
034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太上之慈,视天下如一家,视万民如一身,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,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,是慈之量也。太上之儉,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,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,天下归于儉,则奢侈之风不...
0247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慈”假作“兹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慈”,其他文字全同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林希逸本、释德清本、薛蕙本、张之象本及《韩...
04014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慈,故能勇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夫’字。臧疏有‘夫’字,无‘能’字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04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