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共7575篇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0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此老子导人行道,养性修德,行仁利人济物者若是。盖水之性无所不润,无所不益,故善人效之,卑而不昂,用而有益,则道矣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马氏谓‘正’与‘奇’对文,是也。··强本荣注:‘养百姓者,妙在平均;宣风化者,要归于正直;’是荣作‘正’。《穀梁传·僖公元年》及《僖公二十二年》杨疏引‘正’均作‘政...
0369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萬物歸之不為主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程并无‘矣’字,陈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離’,音利。‘輜’,侧其反。‘重’,直用反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脩之”二字,餘皆损掩。帛书乙本前句作“脩之鄉”,后句作“亓德乃長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...
04815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云:“老子之言道德,每以婴儿况之者,皆言其体而已,未及其用也。今夫婴儿汨然无欲,其体之者至矣。然而物来而不知应,故未可以言用也。道无形体,物莫得而见也,况可得而伤之乎?人之所以...
0448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惟’,李上音扶,叹世人无了悟之知。纂微、司马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不吾知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‘吾’作‘我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6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;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’俞氏云:‘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’两句,文义无别,疑有夺误,当作‘故或下以取小國,或下而取大國’。...
03112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道恒无為,而无不為’,诸本俱如此,唯‘恒’作‘常’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道恒无名’,今‘恒’字依帛书。蒋锡昌曰:‘道常者,道之真,一章所谓常道也。’王夫之亦读作‘道,常,...
07814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0546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敦煌丙本、强思齐本‘皦’作‘皎’,陆希声本、王真本、焦竑本、周如砥本作‘曒’。按: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云:‘恢独暾然不污於法。’注云:‘暾,明也,音公乌反。或从白作皎,音...
02914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自视···’两句,通行本颠倒。或作‘自是’。古作‘視’,汉人作‘示’。义同。作‘自視’者是。”
0827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柢,木根也。’盖根、柢二字对言则别,混言则通也。‘視’读为窴,窴,置也,立也。視、窴古通用。《诗经·鹿鸣》:‘視民不恌。’郑笺:‘視,古示字也。’《仪礼·...
030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傅奕作‘故物无棄物’),各本无‘故’下‘物’字。罗卷‘故’字处残,不审仍作‘而’字否?馆本、易州‘故’作‘而’,无‘而’后‘物’字。”又云:“按:陆于此下至章末...
0517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下士聞道,大笑之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不自伐取,尝為谦让,则人不與竞,其功歸已。如地坳下,水必盈焉。故云‘故有功`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楼正‘敝’作‘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蔽’字,则王本‘敝’作‘蔽’,当据改正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離’,李(畋)如字,与经协韵,陆‘力智切’,不协。”水海按:“離(lí)”,当為吕支切(见《广韵》),上古来纽歌部。若為“力智切”,今音lì,上古為来纽支部,音不确。
03012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0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,诸本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纪昀謂《大典》‘侮之’上无‘其次’二字。按作‘其次畏之、侮之’者,是也。上句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河上本‘而’作‘之’,是也。诸石刊本同。(...
0505

《老子》75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飢、飢,脂部。治、治,之部。死、死,脂部。者,鱼部;生,耕部,耕鱼合韵。
0389

《老子》49_述评

这一章讲的是“圣人”如何处世治天下。 “理想的治者,收敛自己的意欲,不以主观来釐定是非好恶的标准,破除自我中心,去体认百姓的需求,而敞开彼此隔阂的通路。理想的治者,浑厚真朴,以善心...
0436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承上文“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,必以其言下之;其欲先民也,必以其身後之”而言,前文既谓“聖人”,此处即不当重复。上文两處作“民”字,此两句中亦应作“民”而不应作“人”。“...
0456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‘殺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柰卷无第二‘殺’字。···伦谓此文‘常’字涉上文而衍,第二‘殺’字亦涉下文而衍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17_今译

最好的君主(无为而治),下面民众只知道有他存在;次一等的君主(施仁行善),民众亲近他、赞誉他;再次一等的君主(刑罚立威),民众畏惧他;最下等的君主(诈伪治国),民众轻蔑他。君主(多...
04514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二章‘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’‘樂’即‘五音’,‘餌’即‘五味’。”按:杨树达云“(餌)谓喜與人饮食,樂音洛,非谓音樂”。诸家说并存,唯蒋锡昌以《老子》解《...
03812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燕處’,王弼、傅奕本作‘宴處’。”
02214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為學’、‘為道’,古本下有二‘者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宗’,古‘寂’字。‘寞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;河上公作‘寥’。《韵略》云:‘寂寞,无声也;寂寥,空也。’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亦有‘寂漠无形’。‘宗,寞’,言其无声、形也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经幢无‘之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哉’字。”水海按:广明本作“吾何以知衆甫然哉?以此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涣呵其若淩澤”,“兮”字时译為“呵”;乙本同甲本。想尔本“涣”作“散”,无“兮”字,无“其”字,“淩”作“冰”,“冰”后有“將”,“澤”作“汐”,谓“散若冰將汋”...
03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