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08页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7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古本‘成器長’上有‘為’字。成器者,大官也;為者居也;盖古代工官通用,故大官亦名‘成器長’。今本脱‘為’字,谊不可通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,只余末一“德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以及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皆同乙本。
02812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我獨若昏’,‘若昏’,一作‘昏昏’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謂入死門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死矣’。伦谓当从此。”水海按:马氏《老子核定文》即校订为“是謂入死門”。
0336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之應’,一作‘知應’。‘應’者,‘應对’之‘應’。‘攘’,音禳,揎袖出臂曰攘。‘扔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。《音辩》云:‘引也,就也,推也。音认,又音仍。’《玉篇》:‘扔’...
027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飂’,力幽反。梁作‘飄’。简文云:敷遥反。河上作‘淵兮’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皆謂我大,大而不肖,夫唯不肖,故能大。若小,久矣其細也夫。”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二字為韵。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;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...
0486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26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5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或云‘兒貴求食於母’,非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華薄,则是绝仁弃義;取此厚實,则是返朴还淳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唯’字,诸王本作‘惟’,道藏王本作‘唯’。‘孔’,甚也。《尚书》‘六府孔修’,《史记》作‘甚修’。‘甚’有盛义,‘孔德’犹言盛德。此言盛德之容,惟道体之是從也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貞’,或作‘正’,古字通用。王氏《读书杂志》谓此‘貞’为借字,似未尽然。《周易》:‘貞胜者也。’韩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。’王弼《周易略例》:‘制天下之...
05511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加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”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抗,舉也;若,当也。”是知王弼本“若”、“加”两字两...
03210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‘先生既来,曾不發药乎?’《释文》:‘發,司马本作廢’;《列子·黄帝篇》引作‘廢’。又《缮性》‘非藏其智而不發也’,《御览·逸民部》引作‘廢’...
04111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,按:范应元同此,各本作‘自古及今’,非是。‘古’、‘去’、‘甫’韵。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今弼注中两作‘自古及今’,盖后人依别本改经文,并及弼注矣。...
04111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言有君,事有宗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疑此处误。”帛书乙本作“夫言又宗,事又君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《乙...
0488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景、遂、敦三本‘侯王’与上文合,下又同。景、遂二本‘貴高’,敦本无‘高’字,然下文‘貴高’并称,有‘高’字是。”(水海按:遂州碑本,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武内义雄失校矣...
05214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恍兮,惚兮,其中有物;惚兮,恍兮,其中有象。’‘其中有物’句不与下句押韵,而与上句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押韵,这即是所谓续韵例。黄侃说:孔广森《诗声...
0448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知我者希,則我貴矣”,帛书本为是。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引经文后句无“者”字,正与帛书合。既应无“者”字,高亨谓“贼我者贵(言害我者皆居上位)”...
02512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榖”为“穀”的俗写(参见《龙龛手镜》)。
0448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范应元云:“音現。”《广韵》:“胡甸切。”上古为匣纽元部【xian】,是“現”的古字,介绍、引荐、推荐之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...
0317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5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尚’,上也。知之而不自以为知,是谓上德之人;若不知而自以为知,则有道者之所病也。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知不知,上;不知知,病’。文谊不显,兹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改。”水...
04212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02814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”,代词,代“炊者”、“自視者”、“自見者”、“自伐者”、“自矜者”。“在道”,“在”,介词,用在动词“曰”前,表示动作、行为所涉及的对象,相当于“於(于)”,可译为“...
0366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母閘亓所居,毋猒亓所生”,前句“毋”假作“母”(上古二字皆为明母,为双声假借),“其”作“亓”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母”为“毋”,校“閘(简作闸)”为“狎”,校“...
0445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中士聞道,治身以长存,治国以太平,欣然而存之。退见财色荣誉,惑于情欲,而复亡之也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景、遂二本‘直’作‘正’,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合。”水海按:武进庄氏校本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“曲則全,枉則正”。
03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