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要妙’,深远微妙,即是因顺自然的深远微妙之理。聖人行事,无棄人,无棄物。以善人為師,不善人為資,则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?而貴師愛資之方,正在于顺乎自然,依乎天理。因...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有‘百姓’一句。成疏曰:‘众生妄浮耳目。’是成‘注’字亦作‘浮’。馆本作‘淫’,今各本并作‘注’。然陆出‘注’字曰:‘之树反。’则作‘浮’者盖别本。”又云:“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知’字上当有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此说非也,纯属妄加。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5_劳健
劳健云:“王弼注云云,后人相承,多误解‘哀’字,如哀伤之义,大失其旨。王弼注‘慈以陈則正’句云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正也。’与此句注大同小异,則王弼本意当亦以‘哀’為慈爱而非哀伤。...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□□□□,□□□行也',前句损掩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下莫不知',后句损掩三字,则校补为'而莫能'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'而□□□□也',损掩'莫之能行'四字,...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用其光,復歸其明”:“用”,以也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;“光”指光芒,这里喻智慧之光;“歸”,返回;“明”指能察事理之聪明。此两句意思為:以主体智慧之光,去返照主体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英伦本作‘所以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无此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’,傅奕作‘成名、功遂、身退’,邢州本作‘名成、功遂、身退’。”案:元人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”,则刘见王本不作“功遂、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衣養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愛養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衣被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王本作‘戰’,《释文》出‘以陳’二字,知王本作‘陳’,今据改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“若”,如果之义,此句为假设句,为下句提问作辅垫,故“若”字不可无。“且”,将,将近,接近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八:“且,犹几也,将也,近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传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罗卷无‘故’、‘者’二字;范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磻溪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并无‘者’字,下同;白、张之象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),《治要》‘師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想尔本注云:“善恶同规,祸福同根。其先張者,后必翕。先强后必弱。···先得后必奪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處’,一本作‘居’。‘惡’,乌路反,注作‘同’也。‘幾’,音机,近也,又一音祈。”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高亨、张松如说非是。前云“不可得而貴”,其“貴”与下“不可得而賤”之“賤”(当“使··卑賤”、“使···地位低下”讲)为对文,此“貴”,为高贵、显貴,使动用法,当“使···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世说新语·宿惠篇》注引并作‘躁’。伦谓以义推之,当作‘寒勝躁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谬,帛书本作“渴”是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渴,尽也,从水曷声,(徐铉注:苦葛切。)”《玉篇》云:“渴,《说文》曰‘尽也’,亦作‘歇’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谓“涸,渴也”,《...
《老子》41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笑,宵部;道,幽部,幽宵通韵。唯道音盗,似误。‘道’,徒皓切,古,徒苟切。‘道’首声,九章与守、咎韵,十四章与有韵,四十七章与牖、少韵,此其例证。又,谷、辱、足、偷、渝...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4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无極者,天地未形,万物未生之象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8_吴澄
吴澄云:“‘門’謂所由以出;‘根’謂所由以生。虚无自然者,天地之所由以生,故曰‘天地根’。‘天地根’者,天地之始也,《庄子》所謂‘常无有’者,此或号之为‘元始’,先天之祖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沌沌兮’《音辩》云:‘沌’,音囤,不分貌,世本作‘純純’。今从古本。‘沌沌兮混然不分也’。‘俗人皆昭昭’,王弼同古本,世本无‘皆’字。谓俗人皆逐境为明,我獨守道如昧。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
宋徽宗注:“道无益損,物有盈虚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者,聖人之所保也。降而在物,則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天之道以中為至,故高者抑之,不至於有餘;下者舉之,不至於不足。将...
《老子》22_音韵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盈,耕部;新,真部,此真、耕通韵。明、彰、長,阳部;功,东部,此阳、东通韵。‘直’字,景、遂本、馆本作‘正’,正,耕部。奚侗以‘全、正、盈、新為韵’。高本汉同奚,惟以正...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2_吴澄
吴澄云:“十者,总计上、中、下三等之人。大率分为十类。有三者,十类之中有三类也。凡不以忧思、嗜欲损寿,不以风寒暑湿致疾,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,生之徒也。其反是也,逸贵之人内伤,劳...
《老子》52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始、母、母、子、母、殆韵(之部);門、勤韵(文部);事、救韵(之幽通韵,事叶士瘦反);明、强、光、明、殃、常韵(阳部)。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以上诸说,均不失为一家之言。但管见认为“抱”则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,其义为“耦”(或“偶”)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抱,耦也。(郭璞注云:‘耦,亦匹,互見其义耳。’)荆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