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夫物,甲、乙本皆作‘天物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作‘夫物’,傅奕本作‘凡物’。马叙伦引陆德明说:‘凡本亦作夫。’天或夫之误。今从河上公本。芸芸,甲本作‘云云’,乙本作‘秐秐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有孝慈’,按:‘慈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子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以其善下之’,古本‘下’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0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哀’字无义,疑‘襄’字之误。《史记》:‘梁惠王卒,襄王立。襄王卒,哀王立。’据《竹书纪年》无哀王。顾氏《日知录》谓‘哀’、‘襄’字近,《史记》误分为二人。又按:秦哀...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者’字,‘伐’作‘饒’。《文选·奏弹王源文》注引‘自伐’二句,亦无‘者’字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引‘大成之人’曰:‘自伐者无功。’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代者无...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不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4_劳健
劳健云:“《论语》郑注‘坦荡荡’,宽广貌。‘墠’训宽,是假作‘坦’。‘繟’字盖又从‘墠’字传写演变。故今河上本亦作‘繟’。《广雅》:‘繟,缓也。’词固可通,然与下文‘恢恢’义不相应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争”作“矜”,“故”后有“天下”二字,謂“夫唯不矜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勿或败之□□,□之而散”,“勿”为“物”之假借,“散”为“损(简作损)”之或体(古汉字形旁“手”可与“支”互用,如“扶”《说文》古文写作,“播”古文写作,皆可证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用两句古谚语,总结本章,又用这两句结束上篇(即《德篇》),意犹深长,用心可谓良苦!
《老子》48_今译
求学者一天比一天增加(情欲文饰),闻道者一天比一天减少(情欲)。(闻道者的情欲)减少了再减少,一直达到(清淡、)不妄为的境地;(清淡、)不妄为就是没有因为什么欲望而作为。将要治理天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(作‘知’)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则是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职部)。张舜徽谓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德’”。按:“得善也”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得”字皆损掩;“得信也”句,帛书甲本“得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谷神’,犹言虚灵也;‘不死’,犹言无极也;‘玄牝’,言其生物而不见其所以生也,謂虚灵无极。此乃生物之牝,而不见其所以生,故曰‘玄’。‘谷神’二字,傅奕云:‘幽而通也。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并上有‘是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3_奚侗
奚侗云:“建谓建德,抱谓抱德。善建德者,外物不能动摇,故云不拔;善抱德者,一心未尝间断,故云不脱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今同帛书甲、乙本校勘,甲、乙本均作‘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’;尤其是甲本,在‘美言可以市’之后,而有一逗。说明自古以来即如此断句,王弼等今本既无也无误;而俞、奚之说非是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无味”之“味”作“未”,则為“味”的古字,《说文》云:“未,味也。”帛书乙本作“為无為,□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后两句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《文子·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觀’下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本作‘上德无□□无以為也’,乙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’,而《韩非子·解老》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也’。傅奕本亦与《解老》同。通行本则与帛书同。··既讲无為,又讲...
《老子》68_述评
此一章节主要是通过言兵之事,来说明“不争之德”。 所言兵事,即为三条:一曰“善为士者不武”,二曰“善战者不怒”,三曰“善胜敌者弗与”。从战略思想上来说,老子的主张与孙武的主张相类似...
《老子》69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用兵有言曰:‘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。’”客【k‘eǎk】、尺【t‘iǎk】押韵,二字皆入铎部。“是謂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乃无敵。”行【xan】、兵【pian】为韵,二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父”作“仪”,夺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;乙本“然”后有“也”字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父”皆作“甫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何”作“奚”,“也”作“哉”,谓“吾奚以知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