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6页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无‘為’字。《北堂书钞》二七引作‘不貴貨,使民不盗’。王弼注曰:‘貴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则《书钞》所引,疑古本也。今王作‘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...
0495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貴貨,使民不盗”,虽可与上两句对称,但老子為文,未必尽求骈偶。“難得之貨”四字连用,六十四章、十二章皆有成例。又二十七章王弼注:“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”,即引此章经文...
0358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珠、荆璧等物也。若使普天貴寶,则盗贼斯生;率土贱珍,则盗窃不起,故言‘不盗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貴’謂寳重之。貨之難得者,其利可貴。上之人苟貴之,则民皆欲求其利,而至于為盗矣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7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凡世间一切所貴重者,皆為難得之貨。為上者若有貴爱之心,為下者必起贪得之妄。贪之不得,未有不為盗者也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欲’,贪也。‘亂’,紊也。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皆有民字。’不見有可贪之事物,则民心自然不紊亂矣。苏曰:‘見可欲,则民患于不得,而至于亂。’”
0307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古本作‘使民心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各本俱无‘民’字,惟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据弼注‘故可欲不見’,上承‘没命而盗’,则经文本有‘民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引作‘使心不亂’。《易经·艮卦》孔疏引此文亦无‘民’字。盖唐初避讳,删此字也。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两‘使民’一律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文亦无‘民’...
031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“按:刘氏谓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二句一律,是也。然唐人所見本无民字,非关避讳,上两句两‘民’字,亦不避也。”
0488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’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、沈休文《钟山诗》注两引亦皆无‘民’字。《素问》卷一王冰注引《老子》亦无‘民’字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□,□民不”,损掩“見可欲”和“使”四字,“”為“亂”之省文;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亂”省作“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作“亂”(简化为“乱”)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...
03612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纂微‘心’上有‘民’字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罗卷、经幢及赵写本并无‘民’字。《蜀志·秦宓传》宓报李权书引道家法曰:‘不見所欲,使心不亂。’盖即此文。又《艺文类聚》七二引庚阐《断酒戒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...
04415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道藏王弼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义皆无‘民’字。《御览·皇王部》一《叙皇王》上引亦无‘民’字。顾本成疏:‘心恒虚寂,故言不亂也’,是成亦无‘民’字,譣各本...
04411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1_劳健

劳健云:“此二句总摄上文,盖本古语,老子引之,又推阐其义,以為治民之道也,当无‘民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无“民”字之说非也。其一证:张之象刊王弼本有“民”字,且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“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亂。”同“不貴難得之貨,则民不為盗”一样,全引此章经文,唯一“使”字易作“则”...
05112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之□□”,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“治也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,唯“聖”省作“取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校作“聖”(简化作“圣”...
0389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之治’,苏、五注、叶下各有‘也’字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是以聖人之治’,古本‘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之治’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之’字。吕、葛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句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无‘是以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四字。臧疏、宋刊河上无‘之’、‘也’二字。《治要》引无‘也’字。按:治亂字当作‘薙’,《说文》曰:‘薙,除艸也。’今通用‘治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7_吴云

吴云云:“傅本‘聖人之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李道纯本无‘之治’二字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聖人治。’同前释。是成作‘聖人治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聖人治国与治身也。”范应元云:“‘治’,理也。理身以理天下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前三句全损,仅存“强其骨”一句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“虚”作“靈(简作灵)”,谓“靈其心”,其他三句同此。其他诸本皆同此四句。
03014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强,其良反,又作‘彊’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虚’借为‘空’,古书‘空虚’连文者,双声联绵词也。其或单言虚者,或借為‘空’,或借為‘虧’,随文读之。《太平御览》八一引《尸子》‘秦不空’,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作‘秦不...
03910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是以聖人之治,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缺‘虚其心’四句。”
046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