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4页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持’,执也。‘盈’,满也。言不能静退谦虚,恒欲执求盈满,夸矜我大,意在陵人,必致倾危;不如止而勿行也。故《庄子》云:卮满则倾危。又《尚书》云: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溥’,各本作‘普’,《说文》曰:‘普,日无光也;溥,沛也。’溥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释文》:‘溥,本作普。’《诗经·北山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孟...
0726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贾子新书·容经篇》引两‘尚’作‘上’。《御览》引‘凶事尚右’作‘喪事居右’。按:‘尚’為‘上’之假字。‘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’,言吉事上左,凶事上右也。”
0599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自遺’,遺,唯季反、以之反。‘咎’,求九反。”
09813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49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戰勝’,‘勝’式证反。”
06915

《老子》09_音韵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为韵。之尤互转,如《周易·恒》以‘道’韵‘已’、‘始’也。”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上声第十一部“保”字本证:“‘永言保之’韵考、寿,‘他人是保’韵栲、扭、扫、...
0308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赤子无求无欲,不犯众物,故毒螫之物无犯於人也。含德之厚者,不犯於物,故无物以损其全也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唯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樸”(今简化作“朴”)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假借),“雖”(简化作“虽”)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为微部,为叠韵通假),损...
03111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號’,平声。‘嗌’,音益,咽也。‘嗄’,所讶切,声破也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御览》十二引‘天地’一句同此(作‘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’)。”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组云:“俞,‘渝’的同音假借,变。均,均匀。二句意为:天地之间阴阳两气相合,...
0479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天門’,敦煌丙本作‘天地’;‘圈’下,敦煌丙本作‘而為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為’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046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同此。又三十七章‘夫亦將不欲’,與此文‘夫亦將知止’文例一律,‘不欲’即‘知止’之谊。以《老子》校《老子》,亦可证此文不误。胡说非是。按:‘...
0495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0317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夫至理精微,玄宗隐奥,虽假言以诠理,终理契而言忘。故了悟者得理而忘言,辨说者滞言而不悟,故曰‘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與’,王本原作‘於’,河上本作‘與’,今据改。按:作‘與’是也。此谓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。川谷江海之在天下,贯达九域,周环四方,物被其泽,人受其利。道在天下...
0317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03914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上有‘故’字;‘不可得而踈’,司马上有‘亦’字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知以明言,乃本明也,猶上水之湛然也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有曰:‘水静则明燭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猶明,而况精神。聖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’”
03512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56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門、紛、塵韵(文部)。高本汉谓:兑、鋭、門、紛、塵、光、同,交错为韵。兑与鋭叶,門与紛、塵叶,光与同叶,此为隔句押韵式。
05113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‘行’下无‘者’字及‘也’字。赵写无‘也’字。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行者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9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目光散,故盲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其然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‘然’下有‘哉’字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死而不亡者壽’,他书引此‘亡’字或作‘妄’,皆非原意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忘’,是也。今据改。”
01005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聾(简作聋)”,乃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六云:“耸、,聾也。半聾,梁、益之间谓之‘聹’;秦、晋之间听而不聰,闻而不达谓之‘聹’;生而聾,陈、楚、江淮之间谓...
0276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智惠,而衺事滋起。’王弼同古本,‘衺’与‘邪’同。智惠出,有大伪,民多智惠,则不正之事益起。”按:王弼注:“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;巧伪生,则邪事起。”是王弼所见本正...
0476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功成不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功成不名有’;司马‘成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