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4页

《老子》03_今译

不尊崇贤才,使人民不争功名;不珍重难得的财货,使人民不做盗贼;不显耀贪求的事物,使人民不去作乱。所以,“圣人”治理天下,使人民的心灵净化,使人民的肚腹充实,使人民的志气减弱,使人民...
0386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傅本‘普’作‘溥’。按:普、溥同字也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6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,故曰‘常’。道没有任何属性可指,没有任何形式可称,故曰无名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相谷,以俞甘洛”,“合”字作“谷(jué)”(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引误为“谷”),“洛”为“露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甲本...
0387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·头陀寺碑文》注引有‘一者’二字,各本并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二‘之’字,盖涉上下文而误衍。唐写卷子残本、磻本无‘一者’二字,‘皦’作‘暾’。‘皦’字,陆、二赵、易州并...
0388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復衆人之所過’,当作‘以復衆人之過’,王本捝一‘以’字,衍一‘所’字。‘以復衆人之過’与‘不貴難得之貨’,句法略同,义亦明莹。增‘所’字则赘矣。‘欲不欲’者,以不欲為欲...
03811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0388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兕,兽名,犀之雌者,《尔雅》云:‘形似野牛,一角,重千斤;’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:‘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’高诱注:‘梁山在会稽,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,皆物之珍也。’...
0389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勢’作‘孰’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无’与上三‘无’字不同,為‘有无’之‘无’,常语也。二‘之’字均系统指上文轂木、陶土、房屋三者而言。谓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西都赋》引‘戎馬生郊’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以悲依立之”,“哀”假作“依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,为双声叠韵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殺□□,□□□立□”,前句损掩“人衆”二字,后句...
038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俾道之在天下也”。“俾”(bǐ),使。诸本作“譬”,当为音假(“俾”,帮纽支部;“譬”,滂纽锡部。帮、滂同为双唇声,而构成旁纽双声。支部和锡部,主要元音相...
03810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1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河上公本作‘愛養’,此作‘衣養’者,古字通也。盖‘衣’字古音与隐同。故《白虎通·衣裳篇》曰:‘衣者隐也;’以声為例也。而‘愛’古音亦与隐同,故《诗经·烝民》毛传训‘愛...
0386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李荣‘也’字无。谓圣人居心,无识无求,一若愚人也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1_述评

这又是一章道的写状。开头两句概括地阐明了“德”和“道”的关系。老子认为“孔德”的一个法则就是“唯道是从”。“道”是核心,“德”是由“道”决定的;“道”内在于万物,“德”是“道”所显...
03815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清源‘公’下有‘自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於小’、‘為大’对文。‘於小’,猶為小也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‘韩果称為东藩之臣;’《赵策》‘為’作‘於’,是已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驚’借为‘警’,《易》‘震驚百里。’郑注:‘驚之言警戒也。’”
03815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2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道有以来,更閲終始非一也。甫者,始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038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身觀身”前无“故”字是。上一段是讲修身、修家、修鄉、修邦、修天下的功用问题,本段经文是讲用“以物觀物”的“直觀(直觉)”方法去认识事物的途径问题,两段之间所讲的问题,其...
03815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并无‘也’字。陈无‘何也’字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沕身不怠”,损掩“道乃久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道乃”,误脱“久”字(高明已校补),后句作“没身不殆”。今前句从《甲本释文》,后句从...
0388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按: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‘言’字,皆当作‘者’,与下文一律者也。今按王注云:‘实在质也,本在朴也;’但释‘信’与‘美’之义,而不及‘言’,以其所见本亦作‘者’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7_孙诒让

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九引《老子》‘屈’亦作‘詘’,与傅本正同。‘大巧若拙’句在‘大辯若訥’下,下又有‘其用不屈’四字。以上文‘其用不弊’,‘其用不窮’二句例之,则有者是也。韩所...
03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