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共,向。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‘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’朱注:‘共,音拱,亦作拱。共,向也,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同”、“共”音异而义通。《玉篇》云:“同,徒东切,共也。”又云:“共,巨用切,同也。”然而,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同”,“共”当是义借。 又,轂(简为毂),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1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古者車三十幅,法月数也。共一轂者,轂中有孔,故众輻共凑之。治身者当除情去欲,使五藏空虚,神乃归之。治国者寡能,揔众弱共扶强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无□□之用□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:“當其无有,車之用也。”乙本作“当亓无有車之用也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点為:“当其无有,車之用也。”许抗生、高明则以“當其无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,有車之用’,‘无’字绝句。此假物以明大道虚通之用也。古者制器尚象,車之輻有三十者,以象一月也。車轂虚通,然后运行,故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处,乃有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5_杨树达
杨树达云:“‘无有’為句,‘車之用’句不完全,毕说可酌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6_钱坫
钱坫云:“《考工记》曰:‘輪幅三十,象日月。’日三十日而与月会,輻数象之,《老子》亦云。又曰:‘輻所凑,谓之轂。’《老子》曰:‘三十幅共一轂,當其无有,車之用。’河上公说:‘无有谓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本章的主旨在于说明“无”的妙用,所以河上公本标章题为“无用”。《老子》以“无”的妙用為出发点来立论,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依存关系,所以应以“當其无”断句。高明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:“轂所以能统三十輻者,无也。以其无能受物之故,故能以寡统众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因轂之窍空,所以有車之用。人皆知用車,不知車之用,妙在虚中也。是以車之用,虽用于有,而所以用者,实用于无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2_许永璋
许永璋说:“这里的幅、轂、車皆為实体之有,惟其‘用’在‘无’,此即兼道之体用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作“然埴為器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然”為“埏(yán)”,无“而”字;乙本作“燃埴而為器”,“然”作“燃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燃”亦為“埏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挻,始然反。河上云‘和也’。宋衷注本云:经同声类,云:‘柔也。’《字林》云:‘长也,君连反。’又一曰:‘柔。’挻,《方言》云:‘取也’,如淳作‘繁’。‘埴’,市力反,河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埏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挻’,和也。‘埴’,陆:市力切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挻埴以為器’,古本。‘挻’,尸连切,和也。‘埴’,《说文》云‘黏土也’。谓挻和黏土以為器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埏’,司马、碧虚作‘挻’。‘埏’,始然反。《考工记》曰:‘埏,和。’‘埴,黏也。’和水土烧以為陶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埏,王弼作‘挻’。陆德明曰:‘河上云:挻,和也。’不言河上与王弼异字,疑河上亦作‘挻’。按:古无‘埏’字。‘八埏’之‘埏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夤’。《说文》:‘挻,长也;’《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埏’,各本俱作‘埏’,惟《释文》作‘挻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今本作‘埏’,《释文》出‘挻’字,知王本作‘挻’,今据改。御注本同。景龙碑、敦煌丙本作‘埏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1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然埴為器’。乙本作‘燃埴而為器。’然、燃疑皆应作‘燃’。通行本、傅奕本皆作‘埏埴以為器’。今从帛书。燃埴,指烧土坯而為器皿。埏埴与燃埴义近。埏埴,河上公注:‘埏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挻”(shān式连切)也。“挻”為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说文》无“埏”字。作“然”者,為“燃”之省。“燃”、“燃”、“埏”皆為“挻”之借字(“燃”同“埏”。这几个字上古时皆為...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當其无,有埴器□□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當其无有,埴器之用也。”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《乙本释文》则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许抗生而以“當其无”断...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埏,和也。埴,土也。和土以為饮食之器。器中空虚,故得有所盛受。”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器之形,外实而内虚,外有而内无,工虽施于人,妙实合于道,妙在以空為用,以无為中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