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51页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惚兮怳兮,其中有象’,一‘其’字上无‘兮’字;一无‘其’字,句末有‘兮’字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請甚真,其中□□”,损掩“有信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两处“其”字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其”。今從《乙本释文》。王羲之本“其請”作“有精”,谓...
0439

《老子》24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炊者不立,自視者不章,自見者不明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。其在道也曰,粽食、赘行。”章【tǐan】、明【mian】,阳部;功【kon】,东部;阳部【an】和东部【on】主要元音相近,韵...
0549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本此段经文可分成两种句型,如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;而傅奕本作‘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’,景龙碑、敦煌辛诸本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。‘求生’与‘生生’语义不同。易...
0389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0439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作‘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德信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河上本作‘成之,熟之’,古本多与河上本同。按:‘亭’,当读为‘成’。‘毒’,当读为‘熟’。皆音同通用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引作‘故君子去泰、去甚’。‘甚’字河上注谓‘贪淫声色’,是也。《说文》‘甚,尤安樂也,从甘从匹。匹,耦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按甘者饮食,匹者男女,人之...
0539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事好’,‘好’,呼报反。‘還’,音旋。”
01009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3_陈碧虚

陈碧虚云:“河上公、严君平本作‘以其无私’,王弼古本作‘不以其无私邪’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6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也’,河上公注本、玄宗本、徽宗本句末无‘也’字。此處用明太祖本,盖宗吴澄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8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予善天’,通行本作‘與善仁’。——‘予’同‘與’。甲本作‘予善信’,脱三字。按‘天’古读铁因切,兴也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‘孤不天’,犹今言‘不兴’。作‘予善天’者是...
0289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揣’,捶之也。言捶锥锋者不可以鋭,鋭之则易于挫,而不可長保其鋭矣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
0609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出口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‘口’并作‘言’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,苏无二‘之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4_江永

江永云:“淵,一均切。旁证:《老子》:‘鱼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’本证:《诗经》‘其心塞淵’,韵身、人;‘秉心塞淵’韵零、人、田、千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古本七句皆有‘兮’字。‘豫’,象属。此形容善為士者,循理应物,审于始而不躁进也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按:唐写卷子残本同此。范、宋河上‘樸’并作‘朴’,易州作‘敦若朴’,臧疏作‘敦若樸’,馆本‘敦若撲’。成疏曰:‘敦者淳厚。’则成本亦作‘敦’。按:‘敦’...
0309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善人之所不保’,各本作‘所保’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云:‘既崔氏之臣曰:与我其拱璧,吾献其柩。’杜注:‘崔氏大璧。’《正义》:‘拱,谓合两手也。此璧两手共抱之,故为大璧。’据此,则王注谓为‘拱抱...
0419

《老子》18_述评

这一章节旨在说明“仁义”、“大伪”、“孝慈”、“贞臣”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。老子认为,“仁义”、“大伪”、“孝慈”、“贞臣”等都是在君上失道丧德的病态社会条件下出现的。至德之世,道德...
0359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素’即‘樸’,‘私’即‘欲’,二者谊一,不过易词以言之。五十七章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可知‘樸’即‘无欲’。‘无’亦‘寡’也,故此文‘少私’,即七章之‘无私’;‘寡...
0229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始’,亦作‘首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4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容、從(东部),德、道(对句句中双声相叶)。”水海按:“德”,上古端母职部【tek】;“道”,定母幽部【deu】,二字非為双声明矣。但二字,可以旁对转(eu→e→ek),幽职合韵...
0299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诸本“取食税”皆作“上食税”,与帛书本异。作“以其上食税之多”,“上”指君上,这样,他本的意思就成為:人民飢餓的原因,(仅仅)是由于君上收取的粮食税太多而造成的。帛书本作“...
0419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明皇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易玄本(御注本)则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,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亦同易玄本。
0519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注’字,顾本成疏:‘河上作注。’···今帛书作‘屬’。《晋语》:‘若先,则恐国人之屬耳目于我也,故不敢。’韦解:‘屬,犹注也。’是‘注’谊同‘屬’,犹今语所说注意也。...
0539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甲兵”作“兵革”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...
0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