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4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势强必弱’。在剛强和柔弱的对峙中,老子宁愿居於柔弱的一端。老子对於人事與物性作深入而普遍的观察之后,他了解到:看来‘柔弱’的东西,由於它的含藏内敛,往往较富韧性;看来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,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’,均有‘其’字。王本脱去,当据补正。王注:‘以虚静觀其反復。’可证也。按:‘作’,生长也。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數譽无譽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‘數輿无輿’,李同。黄‘譽’作‘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‘辱’者,《仪礼·士昏礼》注:‘以白造缁曰辱。’即此‘辱’字之义。···盖‘以白造缁’,除去污辱之迹,故曰‘辱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盅’,‘盅’字是。各本及《太极论》引并作‘冲’。张嗣成‘氣’作‘炁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曰:‘冲和氣者為人。’盖本此文。亦作‘冲氣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''以其无以易之也',李'易'如字,移也,改也;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无'以'字,下无'也'字;叶同上,又无'其'字。'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范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故’并作‘而’。各本并无‘故’下‘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唯“修”作“脩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65_述评
本章节的主旨是宣传淳朴无为即“以不知知邦”的思想。 本章《老子》提出“愚之(民)”的主张。对于这一主张,古来有三种看法。一种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,是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,便于统治;这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(即高翻本)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”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唐李荣《老子道德经注》将‘是以’改作‘以是’,谓‘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’。傅奕、邵若愚二本作‘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与帛书甲本同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经文及注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6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’,御注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一本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。”水海按:节解云:“谓人无情欲,守一坚固,则精气淳厚不衰耗也。”似节解本有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王卡谓陈景元本亦有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陈景元、李道纯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陈、李二家俱谬。”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有者,萬物之母之名相也;无者,天地之始之名相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死’,《列子》作‘化’。··按:‘徒’,读为‘道途’之‘途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作‘故堅强居下’,庚本作‘故强大處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自見’下有‘者’,下四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税”借作“说”(二字皆从“兑”取声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帛书乙本“其”亦作“亓”,“税”则借作“跷”(《龙龛手鉴》谓“”为“羊拙反”,《字汇补·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之。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彭耜本无“夫”字,“賢(简为贤)”后有“於”字,“貴生”后有“也”字,作“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也”;吕惠卿本与之同,唯...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蕭呵漻呵,獨立而不垓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‘道’。”成【zǐen】、生【fen】為韵,二字皆為耕部。蕭【sieu】、漻【lieu】為韵,二字皆為幽部。此...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并作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8_吴澄
吴澄云:“汎,广也。谓如水之汎滥洋溢。言道之广无所不在,或左、或右,随处而有,取之左右,无所不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耀”、“燿”、“曜”,三字古通用。在光明、照耀、炫耀的意义上,“耀”、“燿”同,为正俗字(即一种异体字),但“燿”为正字,“耀”为俗字。《说文·火部》云:“燿,照也。”徐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歙’,古本作‘翕’。‘歙’,音吸,敛也,聚也。‘張’,開大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