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61页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后汉书·折象传》注、《申屠刚传》注、《蔡邕传》注引并同此(指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申屠刚对策云:‘持满之戒,老氏所慎。’则刚所见本亦作...
0326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

刘建国云:“出土的《老子》有甲乙两种本,甲本中有二十二处‘邦’字,乙本皆为‘國’字,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,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,为避刘邦之讳将‘邦’改为‘國’的。我们详...
0408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是以吉事□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上左”二字,后句全损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白文本、司马光本、林希逸...
0268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8_劳健

劳健云:“今诸王本皆如河上与诸唐本作‘金玉满堂’。《释文》亦作‘堂’。注云:‘本或作室。’焦氏《易林》屡有此语,亦堂、室字互见,因韵而异。此盖以‘室’字与‘守’字取谐双声,下二句‘...
03910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云:“《老子》‘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’,别本‘邦’作‘國’,或是汉人避讳所改。《易林》‘后稷农功,富利我國’,‘國’亦是‘邦’字。今人韵书引此叶‘國’古红切,误甚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白、张之象作‘之衆’。成疏曰:‘殺谓敌人,衆谓士卒。’疑成亦作‘之衆’。各本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‘殺人衆多’)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功成名遂身退,此举戒也。夫满则招损,谦便受益。惟彼天道,尚不常盈,故功成者隳,名遂者亏。钦求長保,未闻斯语。当须忘功与名,退身辞盛,如彼天道,不失盈虚,则无忧责矣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按:‘據’当作‘豦’。《说文》·豕部》:‘豦,斗相不解也。从豕虍,豕虎之斗不解也。··一曰虎两足举。’然则于猛獸言不豦,正与於毒虫言不螫同。今作‘...
05514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余则基本上从高亨句读,而略有变通。劳健以‘名’與‘臣’、‘賓’诸字为韵,而断‘道常无名’为句,但不能成立。(一)此章第一段为疏韵,皆两句一韵,‘臣’、‘賓’、‘均’为韵,...
0595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乎’字系衍文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英伦诸本,均无乎字,以后各乎字同。’”
04515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0289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05814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開闔’,‘闔’,户腊反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‘祥’即不祥。《尚书序》云:‘有祥桑榖共生于朝’,与此‘祥’字同义。王注曰:‘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。’‘夭’字当作‘妖’,盖以‘妖’解‘祥’字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谓:《...
04012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將知止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夫亦將知止’,河上作‘夫亦將知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河上公本“夫”作“天”,严氏校误。
03710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生之’,不塞其原也。‘畜之’,不禁其性也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者不言也,言者不知也’,河上公、王弼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玄’,天也。人能行此上事,是謂与天同道也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知’字上当有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此说非也,纯属妄加。
05714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當’作‘故’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严遵本无“故”字,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04315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0277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’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并云: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。’岂高注所引乃《庄子》语耶?”
04011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道治國,國则平;以正治國,则奇正(兵)起也;以无事,则能取天下也。上章(即四十八章)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又不足以取天下也。故以正治國,则不足以取天下,...
0329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无“而”字,作“死不忘者,壽也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福本、《意林》本、《治要》本、室町旧钞本、《中都四子》本“忘”皆作“妄”,无“也”字,謂“死而不妄者,壽”。...
05314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关于“爽”之义,约有以下几种说法: 其一曰“爽”為“亡”(亡失)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爽’,亡也。人嗜于五味,则口亡,言失于道也。”邵若愚注云:“‘爽’,失也。盲、聾、口失,皆...
04610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04214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02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