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不學而能者,自然也。喻於學者過也。故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所過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純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沌沌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勿或败之□□,□之而散”,“勿”为“物”之假借,“散”为“损(简作损)”之或体(古汉字形旁“手”可与“支”互用,如“扶”《说文》古文写作,“播”古文写作,皆可证...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'是以聖人受国之垢,是謂社稷主;'是成无'云'字,而以'是以聖人'四字连下为句。'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1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道,汎汎兮其可左右也。’按:第一句通行本皆作‘大道汎兮·’,两帛书皆无‘大’字。古本、真本两皆作‘汎汎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长。臧疏、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以取’亦作‘而取’,則与易说不相应。惟三本‘而取’作‘而聚’,故成疏曰:‘言小國用柔,故聚於大國之中。大國用下,故取得万國之欢心。用下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3_苏辙
苏辙注云:“无所不容,则彼我之情尽,而尚谁私乎?无所不公,则天下将往而歸之矣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樸者,道之本而未散者也。小者,至微而不可见者也。樸未散,则雖小,足以为物之君。樸散则为器,器则雖圣人,足以为官长而已。故曰‘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眇(miào)”,精微、微妙之义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云:“‘眇’,又引申為微妙之义,《说文》无‘妙’字,‘眇’即‘妙’字。”显见“眇”即古“妙”字。高明之说非也。“玄達”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脱’。古无‘悦’字,作‘脱’者是。《庄子》、《说苑》作‘脱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0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‘昭昭’者,聪明外露,谋虑多端之谓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3_吴澄
吴澄云:“食之不尽者曰餘,肉之附生者曰贅。‘自见’、‘自是’、‘自伐’、‘自矜’之人,若律之于自然之道,譬若食之已餘者不当食,行之如贅者不当行也。或曰‘行’读如‘形’,古字通用。司...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咳’,罗卷、馆本作‘核’。‘咳’、‘孩’一字。‘咳’、‘核’又并借为‘晐’,《说文》曰:‘晐,兼晐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辨命论》注引作‘功成而不有,愛養萬物而不為主’。按下又连引王注,則所引為王本无疑矣。今王本‘功成不名有’,当作‘功成而不有’,‘名’字衍。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其中加‘不足’二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8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生生之厚’,谓富贵之人,厚自奉养,服食药饵,以求长生,适自蹈于死地,此即動而之死者之一端。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,而以厚自奉养者为养生,不知其取死同也。故申言之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除赵孟頫本之外,其他诸本“人”前有“聖(简作圣)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衰”。“衰”是“抱”的古字。(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‘抱’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’马融释以‘怀...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而”字,“而”為连词,连接词组“獨立”和词组“不垓”,王弼等本无“而”,当据帛书乙本补。“垓”(gāi),《说文》云“兼垓八极地也”。段玉裁注:“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。”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'敦、遂、景三本句首有'故'字,'徹'敦本作'撤',遂本作'轍'。'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故’字,如作联系词确误,可能是错简之后,传抄者為使之与上文联接而加‘故’字,其实在内容上是无法联结的。作為独立一章之首段,不应是联结词‘故’字,而应是发语词。‘故’字在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归之自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善人之寳’,司马、程‘寳’上有‘所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知慧’二这,云‘音智’,是王本作‘知慧’,当据改正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。《说文》:‘慧,儇也。’作‘惠’者乃假字。按:‘大僞’与上句‘大道’词例相同。刘氏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作“為雌”是也。纪昀校聚珍本《老子》亦云:“按王注义‘无’似作‘為’。”道藏王弼本、集唐字本、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亦作“為雌”,虞世南本亦作“為雌”,与帛书乙本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以其不自大’,古本‘其’下有‘終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中的经文作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”,而《考异》則作“以其不自大”。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二张‘泰’作‘太’。宋刊河上本经文作‘平太’,注作‘太平’。成疏曰:‘太,大也。’是成亦作‘太’。‘太’、‘泰’一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則范见王本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当据改正。十章弼注:‘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;’四十二章弼注:‘故萬物之生,吾知其主;’一則曰‘不知其主’,一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