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致數與无與”;乙本作“故至數輿无輿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至”作“造”,无“數”字,第一“輿”字后有“於”字,谓“故造輿於无輿”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‘為天下谿’、‘為天下谷’二句重,此句不重,盖脱。御注三句皆重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大道汎兮,无系而能应物,左右无所偏名矣。···汎兮者,无系之貌也。言道之為物,非阴非阳,非柔非刚,汎然无系,能应众象,可左可右,无所偏名。故庄子曰:‘夫道未始有封。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而貴食母’;苏作‘兒貴食母’;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‘於’并作‘於’;程作‘而貴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句句末当有“也”字,傅奕本由项羽妾墓本等校勘而来,亦有“也”字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后句句末当有“焉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为战国古本,即有“焉”字。实非后人“...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殁身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’,不慎終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國之賊’下古本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熙熙’与《庄子·马蹄篇》‘含哺而熙’,《列子·杨朱篇》‘熙熙然以俟死’之‘熙’字义同。‘熙熙’即‘嘻嘻’,《书钞》一五引《庄子》‘熙’作‘嘻’,《初学记》九、《事文类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上仁谓行仁之君,其仁无上,故言上仁也。為之者,為仁恩也。功成事立,无以执為。”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、臧疏无‘是故’二字,‘藏’为‘臧’俗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天大,地大,王亦大”,损掩“道大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冬”假作“衆(简作众)”(上古春秋时二字皆為侵部,战国时為冬部),“輜(简作辎)”假作“甾”(上古二字皆為庄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正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的“兵者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;乙本损掩前句“不祥”后的“之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。今前句甲、乙本合校即得此句,后句从甲、乙本。今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吴澄作‘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磻溪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按:《经幢》、易州‘殺’作‘煞’,下同。各本并作‘是樂殺人’,无‘樂之者’、‘也’四字,惟寇、吴、潘有‘也’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尚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达真只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原书‘德’字悉作‘惠’,后人改为‘德’。此句误作‘真’或‘直’,不然,亦必被改作‘德’矣。質,实也。《论语·雍也篇》:‘質胜文则野,文胜質则史。’皇疏:‘質,由实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本‘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’,言大國如自谦似水而居下,可为‘天下之牝’。‘牝’乃雌性动物之总称,《说文》云:‘畜母也。’老子将其比作始生宇宙万物之母体,称为‘玄牝’...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畜’,借为‘育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