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音韵_04_吴棫
吴棫《韵补》谓:“脆”,昌说切,易断也。《老子》:“其脆易判。”水海按:“判”,河上公本及景龙本作“破”,而“破”字无韵,从傅本作“判”。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而百省胃我自然”,“省”为“姓”之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,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之假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,帛书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謂(简作谓...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;后句损掩“邦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两处“邦”字皆作“國(简作国)”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不知”为“不智”。今甲、乙本互校得此后句。其他诸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知慧’,‘知’音智。”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有三个“矣”,义胜。又,“與物反矣”,基本有两种解释:一种认为“反”作相反讲,释此句為“玄德”和万物的性质相反。河上公注云:“玄德之人,與万物反异,万物欲益己,玄德施與人也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7_丁仲祜
丁仲祜云:“《说文》:‘昏,从日,氐省;氐者,下也;一曰民声。’按此篆注并误。《六书故》称唐本是‘昬’字,从日民声,是也。考汉碑,‘昏’为正字,‘昏’为别体。···又《旧唐书·高宗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、敦煌壬诸本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上民’,景龙、御注、敦煌庚、敦煌辛诸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。‘必以’,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以其’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前章云‘大道廢,有仁義’,此云‘絶仁棄義,民復孝慈’者,明大道之世,所谓玄同,民无私亲,悉皆慈孝,故理至则迹灭,事当而名去。今六纪廢絶则孝慈名彰,若絶兼爱之仁,棄裁非...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樂推而不厭’,此句‘厭’字及后‘无厭其所生,夫唯不厭’,御注作‘默’。前‘厭饮食,是以不厭’,御注作‘猒’。”水海按“默”同“猒”。《龙龛手镜·犬部》云:“默”,同“...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7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故令有所屬,谓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徙”作“送”,《说文》云:“送,遣也。”则知“送”并不为讹(高明漏校)。《甲本释文》把“送”订为讹字,其校注云:“‘使民重死而遠送’,通行本‘遠’上有‘不’字。按帛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唯之與阿,相去幾何’,‘唯’上声,‘幾’上声。‘唯’,恭膺也;‘阿’,慢膺也。‘何’,多少,何如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至治之極”四字,傅、范本并有,帛书本等本皆无。此四字,盖注家注语,窜入经文者。《庄子·肤箧篇》谓“民結繩而用之,甘其食,美其服,樂其俗,安其居,鄰國相望,鷄狗之音相聞,民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荒’,诸家云‘莽’,‘莽’是眇莽,叹其久远;‘央’是尽义,嗟其未息,言众生染滞之心,其日固久,执著情笃,未有休时。”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者不博,□者不知”,前句损掩“知”字,后句损掩“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敦煌辛本前“知”作“智”,谓“智者不博,博者不知”。严遵本、顾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王弼、顾欢并同。明皇、易州石刻亦同。明正统十年《道藏》所刊明皇本始误作‘登春臺’,陆希声、王真诸本并误,今流俗本皆然矣。又李善《闲居赋》注引亦误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咳’,‘咳’字景龙、开元作‘孩’,傅、范、景福与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按:‘孩’即‘咳’的古文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若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夫慈,以陈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沌沌兮’,范、白、吴、赵写同此;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臧疏、彭、寇、张嗣成作‘純’;馆本、易州无‘兮’字。按:‘沌’、‘純’、‘忳’,并借为‘惇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惇,厚也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7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忽乎若晦’,或云‘淡乎其若海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”。“慈”是三宝之首,老子在这里讲的是行“慈”在用兵方面的社会效果,强调守“慈”,戰則勝,守則固,可见守“慈”的重要意义。《孙子兵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