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40页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猶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这三语还是继续用比喻说明“大国处下”的主张,言雌性常常以安静而勝过雄性,因为她能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或云“要做到安静,就得居下位”(复旦本),因果颠倒,不合《...
0306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无名之楃,夫將不辱”,前句损掩“闐之以”三字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无“闐之以”三字,无“名”后“之”字,“...
06512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61_今译

大国的态度,就像是江海处于下流那样谦下;就像天下之母那样,处于雌柔的根本地位;就像江海那样,处于众流归附之地。雌柔的常常以沉静胜过雄强的;因为她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因此,大国用对...
03313

《老子》37_述评

本章节《老子》提出了“守道”、去贪欲、贵静等思想,其目的是建立理想的社会。老子认为,统治者如果能修心进“道”,清心寡欲,让人民自生自长、自化自育(但化育不能萌动贪欲),而不妄加干预...
08514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1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涛,甲、乙本皆作‘涛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混’,河上公本作‘渾’。湷亦有混义。《说文》:‘憃,乱也。’涛即有水乱之意。马叙伦说:‘混当作溷。’《说文》:‘溷,混也。’形...
0466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是也。六朝残卷、馆本、磻溪作‘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’,各本并作‘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’。譣弼注曰:‘故曰:美言可以市也。尊行之,则千里之外应之,故曰:可以加...
054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濁以静,物则得清;安以動,物则得生。此自然之道也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,仅留一“古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以”字无,“此”后有“道”字,“何”后无“也”字,作“古之所貴此道者何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严遵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0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7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敝’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468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帛书乙本作“天下之□□□易,天下之大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難作於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作於細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04310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形殊质异,芸芸而不齐者众多,虽是生之无已,要必各歸其根。根即生物之源,立物之本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本有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”至“故終无難”六句,而这六句放在“其安易持”章节中。马失校明矣。
0378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妄’误作‘忘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分别校为“其微也,易散也”和“其微也易散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李约本“其微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其微易散”。他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其微...
0435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王者,人道之極也。人道极,则至於天道矣。天与道合而为一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千里’,此言‘百仞’,且七尺曰仞。”水海按: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。
02912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太上者,太古君上也。譽称美也。太古在上之君,无为无欲,道化流行,不见其迹,下民各得其所,但知有君而已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“畏”、“侮”二字“义不相关”,应“分成二个阶级”,诚是;但謂“重其次”二字,是欠妥。譣帛书甲、乙本,则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”,连同上文所说的两个等级,即为“大上··...
0348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、张舜徽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輔”。此句言“聖人”能够輔助萬物的自然发展,而不敢强作妄為。显然这是在宣传“无為”之道的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教人反本实者,欲以...
02611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、高翻俱作‘猶’。‘由’与‘猶’同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‘由将不足以勉也’,注:‘与猶同。’《楚辞》‘尚由由而进之’,注:‘猶豫也。’《老子》十五...
0416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故’字。吕‘故’上有‘是’字。各本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謂傅、王同古本。今弼注曰:‘能知稽式,是謂玄德。玄德深矣遠矣。’‘能知’三句,全是经文,疑注有脱讹,然王不作‘常知稽式’(张之象如此)。则可证也。··馆本作‘常知楷式...
037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(《甲本释文》原“亂”,如字,附录甲本原“亂”字误作“乳”),后句“安”作“案”;乙本前句“邦”作“國(简作国)”(《乙本释文》原“亂”字,如字,附录乙本原“...
0476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3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江河湖海至处低,所以能纳天下诸山川之小水,戒為君子為国家者,能容而且纳,大事成矣。若不处卑而处高,物极则反,高者低,低者高,理势之必然。”
026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