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’,寇、赵、吴无‘樂’字。臧疏作‘同於失者,失亦樂失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如之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’,古本。‘乘’,去声,車数也。天子畿内,地方千里,出車萬乘,故曰‘萬乘之主’。谓君子犹不敢離‘重’与‘静’,如之何為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...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3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禍即罪之深重者也。言心贪前境,不知厌足害人损物为罪日深,非唯災及一身,亦乃禍延三族。”
《老子》26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根、君韵(文部),行、重韵(阳、东通韵,重叶宅王反)。觀、然韵(元部,觀音涓),主、下韵(侯、鱼通韵,主叶音渚)。臣、君韵(文、真通韵)。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‘尚賢’作‘上寳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‘故《老子》曰:不上賢者,言不致鱼于木,沈鸟于渊。’”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3_劳健
劳健云:“敦煌十作什,他本皆作十。王弼注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,其义至明。敦煌之作什,亦本此训也。韩非乃谓人生有四肢九竅,合为十三,支离已甚;范应元则演为五行生死图,以傅会十有三之数...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前三句全损,仅存“强其骨”一句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“虚”作“靈(简作灵)”,谓“靈其心”,其他三句同此。其他诸本皆同此四句。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則无不治’,古本作‘无不為矣’。彭耜本‘无不治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开元石刻‘萬物’作‘聖人’,误。这里讲的比‘聖人’含义要广。” 又,王弼注云:“道者,物之所由也;德者,物之所得也。由之乃得,故不得不尊,失之则害,故不得不貴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故’,傅本作‘凡’。景龙碑、龙兴观碑并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字误,当作‘凡’或‘夫’。又按:行者步于前,随者从于后,义正相反。”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谷神’是也。今宋本及道藏河上本皆作‘谷’,不作‘浴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’庾肩吾诗:‘谈玄止谷神;’庾信诗:‘虚无养谷神;’后汉高...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3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天地長久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6_陈柱
陈柱云:“句中‘也’字一本无。柱按:有者是也,‘也’字即‘施’字之假字,或‘施’之坏体,即上‘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’之‘施’;‘非道也哉’,谓盜竽即盗之施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1_苏辙
苏辙云:“避高趋下,未尝有所逆,善地也。空虚静默,深不可测,善淵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爱民治國,能无知’,当作‘能无以智’,与下句‘无知’不同。王注云:‘治國无以智,犹弃智也。能无以智乎,则民不辟而國治之也;’是王本正作‘能无以智’。‘以’,用也;无用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6_苏辙
苏辙云:“冲气升降,相合为一,而降甘露,脗然被于萬物,无不均遍。圣人体至道以应诸有,亦如露之无不及者,此所以能賓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奇’与‘正’对文,则‘奇’义同‘邪’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‘奇身名废’,注云:‘奇,邪不正也’,是‘奇’即不正。‘以奇用兵’即不依正术用兵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诸唐本皆如此(‘故去彼取此’)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检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云:‘无物以易其身,故曰貴也,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。无物可以损其身,故曰愛也,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。’亦‘託天下’在‘寄天下’之前。遂州...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东条一堂云:按一本无‘然後’二字。孙鑛《考正》亦云:‘今本无然後二字’。今按:稽康《养生论》注:‘《老子》曰:與物反矣,乃至大顺;’亦无‘然後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
陈柱说:“太平之世,安有忠臣;安乐之家,岂有孝子。然则睹忠臣之可贵,必其國家之昏亂矣;睹孝子之可贵,必其家之不和矣。然则知仁義之可贵,则天下必不仁義者矣;是犹鱼知水之可贵,则必已有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7_吴雲
吴雲云:“邢州‘荒’作‘莽’。王氏兰泉云:疑即‘荒’字之误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尚’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崇’作‘終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5_王道
王道云:“无間,无隙也。寻丈之水,能浮万斛之舟;六尺之辔,能驭千里之马;至柔馳騁至剛者,此类是也。天地之气,本无形也,而能贯乎金石;日月之光,本无质也,而能透乎蔀屋;无有入於无間者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研究组误将乙本残文‘有以取’三字补作‘有以’二字,读为‘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奉於天者’。‘奉’前丢‘取’字,则经义全失。世传今本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;‘孰能以有餘以奉天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