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1页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萬乘之王’,今本皆作‘萬乘之主’。‘王’与‘主’二字涵义不同。但是,此当从甲、乙本作‘王’字为是,今本作‘主’字者,乃由后人误改。兹举三证如下:其一,战国时代文...
0315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寇、宋河上、臧疏并作‘怕’。成疏云:‘怕,寂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怕’。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及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、《长杨赋》注引(胡本《长杨赋》注无)并作‘泊’...
0526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揵’,李(畋):門距也。横曰關,竖曰揵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楗”,释文作“揵”。
0329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之器’,一无此二字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8_宋翔凤

宋翔凤云: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按《白虎通义》曰:‘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,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。’此云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,正述黄帝之语。下文云:‘希言自然;’又申自然之义曰:‘故从事于...
0358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舍其後,且先,即是争先之先。争先之先,谓之自高之先也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0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‘豫兮’,王弼本作‘豫焉’,與下文‘猶兮’、‘儼兮’等句不律,兹据《文子·上仁篇》及宋河上本改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: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,不敢行也。···...
04314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罗振玉说:敦煌本不重‘為天下谿’句。《老子想尔注》亦不重此句。按:本章三段,每段的下一个语法句的头一小句,皆重上一个语法句的末小句,读起来别有韵致,此种格律,民歌常有之。...
024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繩繩不可名’,‘繩’下一有‘兮’字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0296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樂’,音岳。‘餌’,而志反。‘過’,古卧反。”
08714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德’,读为‘得’。”
09510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7_苏辙

苏辙云:“因其势之自然,虽制而非有所割裂也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‘尚賢’作‘上寳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‘故《老子》曰:不上賢者,言不致鱼于木,沈鸟于渊。’”
03214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相望’、‘相聞’,近也;‘至老死’,久也。近而且久,不相往来者,各足故也。道足,则无事咨询;财足,则不相乞假。‘使民至’,一无‘使’。‘而不相往來’,一无‘而’,‘相’...
0528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‘間’,隙也。傅奕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本少‘出於’二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‘克’,河上公作‘剋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克,胜也;積德于已則无不胜也;”又云:“无不克胜,則莫知己德之穷極也。”是知顾本河上公注文本作二“克”字,非作...
0559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苏灵芝书》误‘樸’為‘撲’,非也。或作‘朴’,同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御览》四百五十九《说苑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乐,必顾其败。人为善者,天报以福;人为不善者,天报以禍。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按所引疑系...
0529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治大國者若亨小鱗’,‘鱗’,总括魚之属也。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‘小鱗’,小魚也。”按:范所见傅奕本“鮮”作“鱗”。
03011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8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此答前问也。执著我身,不能忘遣,為身愁毒,即為大患。故知貴我身者与貴患不殊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將欲奪之,必姑予之”。“奪(简作夺)”,《说文》云:“奪(今简化作夺),手持隹(鸟之短尾)失之也。从又奞。”段玉裁注云:“‘手持隹失之也’,引申为凡失去物...
03712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憃憃呵鬻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的时译,今复原;损缺“人昭昭”三字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惷憃”作“湷涛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05212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之说是。朱谦之之说,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之”字。“之”为句中所用语助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“其誰之子也”,即“其子誰之也”,意谓它(指道)像似誰呢?老子说:“吾...
0278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04510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、高明之说為是。《老子》行文,逻辑严谨,表义简赅,常使用“递转推衍句法”,诚如高明所举之例,又如第二十五章:“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”等。这类...
02712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’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、沈休文《钟山诗》注两引亦皆无‘民’字。《素问》卷一王冰注引《老子》亦无‘民’字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8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道之在天下,莫与之偶者。莫与之偶,则一而已矣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此二句各本在‘莫能行’下,今移上。”水海按:陈柱本把这两句放在本章节之首,石田羊一郎亦如此。水海谓此二句不必提上也。这是老子自谓己之言论有主旨(参看河...
0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