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45页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经幢同此(有‘者’),各本无‘者’,下同。‘徹’字,陆同此,各本作‘轍’。‘迹’字,陆、寇及《意林》引、《文选·闲居赋》注引作‘跡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酒德颂》注引...
027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052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有‘者’字。按《老子》书中‘徹’、‘轍’二字,字义不同。七十九章‘无德司徹’,用‘徹’字。此章‘善行无轍迹’,用‘轍’字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引古《老子》,‘徹...
043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中,唯傅奕、范应元本与景福碑等每句有‘者’字,与帛书甲、乙本同,其他诸本多同王本,五句皆无‘者’字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有则是,无则脱。譣之古籍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...
0278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当有“者”字。无“者”,于义不全。“者”,特指代词,用在动词性成分之后,组成名词性结构,提示具有该行为、性质的实体,多指人(本“者”字指人),可译为“····的人”。“善行...
0531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顺自然而行,不造不施,故物得至,而无轍迹也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故‘无轍迹’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9_达真子

达真子注云:“善行者,以道为行者也。以道为行,故行于内,而不行于外,是以‘善行无轍迹’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20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善’谓善于其事。‘轍’,車轍。迹,足迹。行者,必有轍迹在地,然常人所为尔。善行者,以不行为行,故无轍迹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行’,古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并同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21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行事依乎天理,顺乎自然,不用力,不着相,不露一点痕迹,事就干好了,这才算是善行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者’字,下四句同。古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·天地篇》所称‘車軼’亦即‘轍’也,是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耳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05313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‘善言’、‘善數’、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并同,广明本同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无瑕’,‘瑕’下家反;疵,过也。‘謫’,直革反,谴责也。”
06111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輕則失根(本),躁則失君’,言人君纵欲自輕,則失治身之根本;急功好事,則失為君之道也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根、君韵(文部),行、重韵(阳、东通韵,重叶宅王反)。觀、然韵(元部,觀音涓),主、下韵(侯、鱼通韵,主叶音渚)。臣、君韵(文、真通韵)。
08914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行,阳部,重,东部,阳、东通韵。臣,真部,君,文部,文真通韵。惟‘失臣’之‘臣’,当从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根’,以与首句相应,‘根’、‘君’為韵。”
0229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奈何萬乘之主,以身輕於天下’,‘主’、‘下’为韵,‘主’入侯部,‘下’入鱼部,江晋三说,此為侯鱼通韵。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侯鱼通韵例,有侯屋通韵例,或《老子》此文‘下’字...
02413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重為輕根,静為趮君。是以君子冬日行,不離其輜重。”根【ken】、君【kǐwen】為韵,二字上古皆為见母文部,為双声叠韵。行【xean】,阳部;重【dǐwon】,东部,阳部【an】和东部【o...
03812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根、君,文部。行,阳部;重,东部,阳东合韵。官,元部;若,铎部,元铎通对转而合韵。王,阳部;下,鱼部,阳鱼通韵。本、君,文部。
04515

《老子》26_今译

辎重车是轻车的根本,清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,君子终日行进,就要像指挥作战的将帅一样,不离开他的辎重车辆。虽有宫营馆舍以供享用,但他仍然超脱享物之外,而随辎重之旁,安闲静处。为什么拥...
02515

《老子》26_述评

本章节主旨,是老子告诫统治者要持重静,戒轻躁,否则就会失国亡身。 老子说:“重为轻根,静为趮君;”“轻则失本,趮则失君。”可以说这是修身处世哲学的两条规律。这种处世哲学告诉人们,应...
03615

《老子》26_附论

“万乘之王”与春秋称王称霸情势及《老子》成书时代 本章节老子感慨“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?”句中出现了“万乘之王”的词语,而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、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傅奕...
0448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俞说近之。但余疑此文当作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。河上本‘臣’字,《韩非子》引同,可证古本如此,原不误也。‘民’作‘君’者,盖形近而讹。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者,言輕則其臣...
0418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勶”假作“達(简作达)”(上古二字皆為月部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吕惠...
0299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当作‘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’;与上首句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,相对成文。遂州本、傅、范本‘失臣’均作‘失本’。《永乐大典》王弼本作‘輕則失根’,吴澄、焦竑、李贽诸本同此...
037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善行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无徹’,梁(简文)云:‘应車边。今作彳边者,古字少也。’‘跡’,河上作‘迹’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’,焦竑《老子翼》及王夫之《老子衍》如此。焦竑用王辅嗣本,盖所据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及傅、范‘根’作‘本’。河上及唐宋诸本,‘根’多作‘...
051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轍’,李(畋):直列切,輪輾地为轍。”
04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