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2_今译
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权镇压,那么,可怕的大乱之事就要临头了。不要排挤人民的住所,使他们不得安居;不要压制人民的生存,使他们不得安生。只有(对人民)实行不压制的政策,(人民)才能感受...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6_吴澄
吴澄注云:“夸其功曰‘伐’,负其長曰‘矜’,長謂能之过人。”水海按:《尚书·大禹谟》云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争功。”吴氏训“長”为“能之过人”,則本于《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8_清世祖
清世祖注云:“以此而观,无為而无不為者,至理也。则不言而教自行,无為而功自成,天下孰能有及之者哉?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”,句首无“夫”字,“天”后无“下”字,句末有一“乎”字;按:有“天”字无“下”字,文义則缺,且其他通行本皆有“下”字,今据补(复旦本、...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'不'作'能'。'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淵兮’,河上、陆‘兮作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室’字,严遵、杨孚、王弼同古本。贪财而轻命,则物在而身亡矣。”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執大象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。林希逸云:‘大象者,无象之象也。天下往者,執此而往,行之天下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0_楼于烈
楼于烈云:“‘唯’,唯諾。‘诃’,《说文》:‘大言而怒也。’原为‘阿’,据刘师培、易顺鼎说校改。易说:‘唯’、‘阿’义同,于文不合,疑‘阿’当作‘呵’。按刘、易之说是。据长沙马王堆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此两句作“其請甚真,其中有信”。此正承上文“中有请兮”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正引有此两句,作“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”。可证汉初之前的经文即如此。严灵峰之说非是...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、葛无‘則’字,赵‘則’作‘而’,吕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
林希逸云:“‘建言’者,立言也。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。”水海按:杨柳桥亦谓“建言”“即是《左传》所谓‘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’的‘立言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若使民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奇’,李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道生一’,道始所生者,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’按此十五字疑本作‘强為之容曰大,曰逝,曰遠,曰反’。‘名’、‘容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道既‘字之曰道’,不能又‘名之曰大’,本书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末句‘若此其不欲見賢也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;景龙碑本作‘斯不見賢’;辞义不显,今据帛书乙本补正。不欲見賢,河上公谓‘不欲使人知己之賢,匿功不居荣,畏天損有餘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7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輜重所以卫身,言聖人終日所行,不外治身之事,雖有眩惑耳目之事,不关於内念,谓心不役於万物,超然物表也。后世人主视天下為重,以一身為輕,皆不知身為治本,不治身,則失其本,...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苏、葛、吕、林无上'以'字。各本无'也'字。'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果在於应敌,非果以取强也。”疏云:“用兵之善,果於止敌,止敌自矜,未名善勝。故虽止敌,慎勿矜夸,矜夸则伤於取功。故虽果於止敌,戒云勿伐其功。伐取其功,是则自为憍泰,憍...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正’,当读如字。老子治国,主张清静无为,故即以清静之道为正。此《老子》特有名词也。四十五章‘清静为天下正’;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;皆‘正’、‘静’互言,可证‘...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驕’,纂微、司马作‘憍’,《广韵》‘憍’亦作‘驕’,并举乔切。‘遺’,林东《音释》:‘一作贻。’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本章的主旨在于说明“无”的妙用,所以河上公本标章题为“无用”。《老子》以“无”的妙用為出发点来立论,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依存关系,所以应以“當其无”断句。高明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。世人但知有之為用,而不知以无运有,其用乃神。观乎乘载以車,而必轂有空虚之处,乃得車之用。日用以器,而必器有空虚之处,乃得器之用。居处以室,而必室有空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2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平太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太平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平泰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9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張、强,阳部;與、予,鱼部,明,阳部,鱼阳通韵,强,阳部。渊、人,真部。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混’,胡本反。”